首页 > 解读回应 > 在线访谈

央视《焦点访谈》15分钟超长推介天心有机更新工作

发布时间 : 2021-05-27 来源:综合央视、新华社、新湖南 字体大小:

5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以15分钟的时长报道天心区西文庙坪片区老城有机更新工作,这是继今年3月《瞭望东方周刊》单独报道天心区同类题材后,重量级央媒再次聚焦天心区的此项工作。近年来,天心区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保留住历史街区原生态生活结构和传统生活气息的同时,改善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实现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太平街之后,西文庙坪、高正街、妙高峰等一批老街,已经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新名片,也引来了无数媒体聚焦探讨。

背景资料:西文庙坪有机更新项目简介

西文庙坪位于坡子街街道,东起长郡中学,西至湘江路,南临城南西路,北达人民西路,这里属于长沙古城风貌核心区,大部分区域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街巷肌理。片区内含有“道冠古今”牌坊、梅公馆、长郡中学西南围墙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85处,有学宫门正街、百花村巷等保护街巷30余条。

西文庙坪作为天心区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的重点区域于2018年8月启动,该区域有机更新面积达343.54亩。此次有机更新改造中,实施单位天心区棚改公司以“整体修旧如旧、局部修新如旧、细节修旧如新”为指导,对区域内危房旧房进行改建翻新,拆除违章建筑打通“毛细血管”实现微循环,改造街巷增设绿地、休闲空间、站厕等公共设施,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让老百姓更具幸福感。

5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

视频原文转录:

城市更新 生活更新

在很多的城市里,都有一些老城区。一方面,这些老城区保留着城市的烟火气息,是一座城市的记忆,穿梭其中,就会感到历史扑面而来;但另一方面,很多老城区也面临着像房屋老旧、街道脏乱、上下水不方便、生活娱乐设施不全等等共性问题。

怎么样让老城区既能完善功能,又能尽量保留原汁原味,既能让人看见历史,又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湖南长沙就通过老城区有机更新行动,增强了老城区的宜居性、持续性、生命力,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

△长沙天心区坡子街社区活动

在长沙天心区坡子街社区的小戏台,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下午,只要天气允许,这里都会有文体活动举办,有居民自编自导自娱自乐,也有当地文体部门送下来的歌舞乐器表演。

74岁的居民雷碧霞是这里的忠实观众,她的老伴儿还经常上台表演太极拳。

长沙天心区坡子街 居民 雷碧霞:搞什么活动我们随时都可以去看看, 原先还要到河边到哪里去看,现在只要不下雨就在这里,很方便。

然而一年前,社区可没有小戏台的“安身之处”,居民们没有活动场所,社区里每次搞活动都要靠社区干部“刷脸”到附近的步行街和公园找场地。

长沙天心区坡子街街道登仁桥社区党委书记 杨敏:确实老旧城区都是一些小街小巷,这些空坪隙地是没有的,所以这也是我们社区苦恼的事情。

缺的不只是社区活动场地。雷碧霞居住的地方属于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片区,位于长沙的主城区,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0.43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生活着1.8万人。

△改造前的西文庙坪

同时,这里也是长沙最大的棚户区,大部分街巷和居民住房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甚至更早,危房多,基础设施陈旧、残缺,街巷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湖南长沙天心区有机更新指挥部副指挥长 彭野战:当时这个片区是长沙市最破旧的片区,居民的生活是不方便的,一直没进过燃气,水是没有供水压力的;电压也不够,一到夏天和冬天的时候,这个地方所有的居民用电的负荷都是不够的。

△西文庙坪

另一方面,西文庙坪是长沙老城区中城市肌理最完整、历史底蕴最浓厚的地块之一。长沙府学宫旧址就在西文庙坪片区,由湖南巡抚李瀚章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新修缮,被认为是“湖湘文脉”所在。

△长沙府学宫遗址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副指挥长 彭野战:当时我们在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一方面是这些老城区确实破旧,需要改造,另外一方面老百姓又不愿意搬离,而且一些文化的根脉都在这里。因此,我们就面临着兼顾保护传承与改造提升的难题。

柳肃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古建筑和历史城镇村落修复保护工作,同时他也是长沙市城市有机更新的专家顾问团成员。对于旧城改造的难题,柳肃教授表达了他的看法。

△柳肃教授在历史街区考察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柳肃:怎么样把握好,才能够让历史街区保留它原来的历史的风貌。历史的味道就是老百姓在这里居住、在这里生活,所以一定要保留至少一定数量的原住民。所谓有机更新就是一部分的更换更新,一部分的保留原貌。只有这样才能够显出城市的历史。城市必须要有记忆,就像一个人家庭要有记忆一样的,要留着一些老东西。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副指挥长 彭野战:经过反复的研讨,长沙市提出了“有机更新”,制定了一个老城市有机更新的指导原则。

△西文庙坪

2018年,长沙正式启动老城区“有机更新”,并制定了关于老城市有机更新的指导原则。西文庙坪是“有机更新”难度最大的一块片区。经过两年多的挨家挨户调研、摸排、实践,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团队确定了有机更新的方案。最终确定,整个西文庙坪修复古建筑3处。

△“道冠古今”的牌坊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副指挥长  彭野战:这边“道冠古今”的牌坊是我们当时从一片棚户区中抢救出来的,当时这个位置就是整个全部被房子已经包围起来了。那么我们把这个腾出来,买了古旧的麻石,把周边能够保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把它铺成这个广场,保存下来这个历史遗迹。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城市烟火终归需要居民来点亮。文物、古建难题解决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成为城市更新中最大的着力点。

搬迁后部分空房子的处置成为决策者们头疼的问题。多方走访,广泛征集意见,天心区有机更新指挥部决定了西文庙坪片区“四增两减”的施工原则。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工作人员  张韧:“四增两减”它是指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基础设施,增加基路打通结点,增加绿化,减低开发强度和开发密度,着力去解决老百姓最关心和关切的民生问题,比如说下水、厕所、屋顶漏水、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还会对那些空置的房屋去实施一个业态复新。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副指挥长  彭野战:通过拆改留的形式,把一部分愿意搬迁的居民搬迁出去,把里面的密度空间减少了,利用密度空间的减小来做里面的增量。做什么增量?公共设施的增量,比如绿化、消防等,这些增量都是利用我们已经征收的土地来做。

然而更新并不是图纸制定、工人进场、机械轰鸣就能一蹴而就。随着施工队的进场,居民的想法也开始活跃,甚至有些诉求与规划不一致,怎么办?

湖南长沙天心区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指挥部工作人员  张韧:指挥部与街道社区,一起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然后对改造过程中提出异议的居民我们逐一进行走访。对于能够和居民达成共识,也的的确确影响居民生活的,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我们尽量去满足居民他们的诉求,学院新村的改建就是施工方案调整的结果。

△学院新村

学院新村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属于老旧小区改造范畴,因此没有纳入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计划。

长沙天心区坡子街 居民 肖德明:学院新村里面是杂乱不堪,非常的陈旧。在前年听到政府有提质改造,我们就马上找业主们商量,马上就打报告。

经过实地查看,指挥部将学院新村纳入更新计划,计划为他们打通给排水、燃气网络,翻新院落地面,并将违章建筑拆除之后复绿以增加绿化面积。但绿化带的建设在最初却遭到了居民的反对。

学院新村居民 肖德民:绿化带的建设我们居民是投了反对票的。原因是什么呢?院子太小了,花坛太大。虽然增加了绿化面积,但是减少了我们的停车位,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地也变小了。

△改用圆形花坛的绿化带

了解居民意见后,指挥部调整了施工方案,绿化带建设的初步设计是成片的花坛,后根据居民的需求调整为了圆形花坛,既增加了空间穿透性,也方便了居民停车。

△学院新村

去年7月,学院新村改造完工,居民采取自治的形式聘请了保洁员和保安人员,小区治理井井有条。

△西文庙坪“老宅新颜”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西文庙坪有机更新期间,为居民更改施工方案300多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考虑居民个性化需求的细微调整,甚至有些是为居民睡眠从而调整了支巷里个别路灯朝向,为居民出行打通小街小巷堵点7处。现在这里是巷巷能连通,户户能交流。邻里街坊的感情没有因为施工而变淡,反而交往更加密切了。

雷碧霞和邻居家的厕所,他们小院子里的“脏乱差”,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雷碧霞和邻居家的厕所

现在他们三户人家每户都有独立厕所、厨房,有机更新了他们的生活。

雷碧霞邻居  孟辉:我觉得宽敞漂亮多了,反正是看来看去人很舒服的,对这里充满着遐想。我和我妹妹就想在家里怎么样把它搞好,还想搞一个民宿。

长沙天心区坡子街 居民 雷碧霞:现在别人都羡慕我们这里院子搞得好,漂亮。现在家庭幸福,环境好、舒适,感觉越活越开心。

△有机更新后的坡子街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坡子街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更新后,面积大了,购进了新设备,增加了医务人员,整个进行了升级改造,也获得了居民好评。

△刘义明在社区长者之家过生日

在社区长者之家,社区的志愿者还会举办生日活动。今年是刘义明第十次在社区长者之家过生日。刘义明说:“开心,过得好,过得愉快,社区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关心。”

△巷子里的甜酒店

这家甜酒店在巷子里已经开了30多年,有机更新之后,小店也进行了更新,成了一家网红店。游客肖菁菁说:“这种原始风味感觉非常好,可以保留这个城市原有味道,给人不同的感受。”

△新业态进驻有机更新后的片区

有机更新后,曾经的老长沙味道开始回归,新业态开始进驻这个片区,街巷深处的老手艺人和网红店越来越活跃。

五年来,长沙对14个历史街区实施了更新改造。同时,长沙还在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上持续发力,近40万棚户区居民住上了新居,完成城中村改造27个。通过修缮修复,修旧还新,保留了老城区街巷肌理,留住了城市记忆,也让幸福在人们的家门口就实现了升级。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未来,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城区在有机更新中焕发新活力。

延伸阅读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tianxin

长沙“有机更新”记

可能是因为经历过“文夕大火”的殇痛,长沙人格外珍惜“老长沙”。长沙很早就提出了老城区“有机更新”概念,并进行了精细化和机制化的实践。

散发着古韵的西文庙坪牌坊下,孩子们自由的玩耍 (邹麟/摄)

西文庙坪,曾是湖南最高学府“长沙府学宫”所在地。

长沙府学宫,由湖南巡抚李瀚章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新修缮,被认为是“湖湘文脉”所在,盛极一时。学宫于1938年毁于长沙“文夕大火”,如今仅存的“道冠古今”牌坊上,仍然可见被浓烟熏黑的痕迹。

因为长沙百姓习惯称学宫为“文庙”,学宫旧址以西的学宫门正街、古潭街、豆豉街、白鹤巷、望岳园等历史街巷,加上“道冠古今”牌坊、梅公馆等历史建筑所组成的片区,被称为“西文庙坪”。

这里是“老长沙”的核心区域,也是长沙老城区中城市肌理最完整、记忆保留最清晰、历史底蕴最浓厚的地块之一。

可能是因为经历过“文夕大火”的殇痛,长沙人格外珍惜“老长沙”。长沙是早就提出了老城区“有机更新”概念,并进行了精细化和机制化的实践。

如今,漫步在“有机更新”后的西文庙坪,随处可见青砖、小瓦、麻石路、马头墙和古水井,明清时代的里巷骨架格局四通八达,一时间仿佛又闻到了当年长沙的老城烟火气。

有机更新中建设的仁美园小游园既保留着传统老建筑的优美特色又兼具着游园赏景的休憩空间(长沙天心区委宣传部供图)

老城市,新味道

“有机更新”,是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提出的。

他认为,城市建设应当顺应原有的城市结构,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使改造区与城市整体环境相一致。

近代以来,中国在城市改造时常常是或大拆大建,或“洗脸擦粉”,或“综合整治”。吴良镛提出的“有机更新”是一个理念上的进步,也是回归——也就是说,要传承历史,修旧如旧。

这个理念,被特别珍惜“老长沙”的长沙人借鉴、研究、并发展细化成了政策和行动。2018年,长沙正式启动老城区“有机更新”,并制定了一个关于老城市有机更新的指导原则。

首先,“老城区‘有机更新’不是简单追求外部好看,而是传承历史文化、强化宜居功能、彰显城市活力”。

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过程中,要做好“有机”二字的文章,处理好“拆、改、留”三者的关系。

具体的原则是:把“留”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来改、拆,“有条件、有价值保留的,就不要一拆了之;能做微创手术的,就不要动大手术”。

于是,“有机更新”这个抽象的理念,在长沙被进一步“解构”成了一句句通俗易懂的口号,口口相传。比如, “老城市,新味道”、“突出宜居性,留住老长沙” 、“以留为主,留改拆并重”。


有机更新后的历史街巷白果园成为长沙新晋网红打卡地,重焕生机(王志伟/摄)

搞清楚群众诉求特别重要

“文夕大火”之后,长沙老城侥幸留存下来的部分仅有5.6平方公里,其中3.15平方公里在天心区,包括极具“老长沙”特色的西文庙坪片区。

西文庙坪又是“有机更新”难度最大的一块片区:区域面积大、人口密度大、建筑年代久远、安全隐患多。

特别是,“文夕大火”后这里重建匆忙,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和配套,因此危房多,漏水严重,房子多为上世纪80年代前建成的低矮木质结构私房,且街巷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

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负责人刘向和他的团队需要一边摸索经验,一边总结经验,为今后在其他片区复制“有机更新”提供参考。

经过两年多的挨家挨户调研、摸排、实践,他们总结出了老城区“有机更新”八大步骤:调研摸底、城市设计、协商征收、修建性详细方案、节点征收、施工图设计、建设施工、业态复兴。

刘向强调,除了听取历史、文化、交通、市政等各方面的专家意见之外,搞清楚老百姓的诉求特别重要,不能想当然。

建设施工的原则,则被总结为 “四增两减”: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基础设施、增加支路(打通节点)、增加绿化,减低开发强度和开发密度。

“要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比如下水、厕所、屋顶漏水、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问题。”刘向说。

有机更新,也不光是房子、街道和水电气的更新,还要有理念更新和业态更新,是一个“全链条”的过程。

西文庙坪目前已经进入业态复兴的阶段。刘向和团队正在制定“业态引导政策”——“既要导入新的业态,又要保留烟火气,使之宜居宜业宜游,还要体现长沙个性:接地气、适合年轻人发展、包容性强” 。

精美长沙,四精五有

除西文庙坪之外,“城北第一街”开福区潮宗街项目也因为“有机更新”效果显著,获评湖南省首个联合国人居环境署城市更新指导项目。更早的芙蓉区都正街项目,已经成为“有机更新”实践典范和长沙“老街小巷名片”。

2018年以来,长沙因为“有机更新”后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连续3年获得国家级表彰。

2019年,长沙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局”,统筹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

“长沙城市更新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7月正式揭牌。

记者看到,在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刚刚提交的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汇报材料上,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作了如下批示:城市更新和历史街区保护是我们要加快推动的工作,要抓住试点契机,加快更新步伐,完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聚焦重点地区,确保工作成效。

未来数年,长沙将全面对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从细微之处着手,以‘绣花功夫’,全力推进‘精美长沙’建设,打造长沙城市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