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共医疗卫生 > 服务公开 > 疾病预防控制

外出郊游,警惕蜱叮咬

发布时间 : 2021-05-04 来源: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字体大小: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在外出游玩时要注意警惕蜱叮咬。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常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虫、若虫有8条腿,而幼虫只有6条腿。每次成长就褪一次皮,每个阶段需要寄生于新宿主,因为不断更新宿主,提高了传播疾病的概率。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虫、若虫有8条腿,而幼虫只有6条腿。每次成长就褪一次皮,每个阶段需要寄生于新宿主,因为不断更新宿主,提高了传播疾病的概率。

因为吸血寄生,蜱类常常活跃于长长的草丛中,当人或动物经过或者停留的时候,伺机叮咬吸血。因此,森林、草原、公园等常见的户外草地都是蜱类的乐园。

蜱寄生于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脊椎动物的体表,能贮存和传播许多人、畜的病原生物。它们通过在蛇类、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之间频繁地更换宿主,将病原体在动物间、动物和人间相互传播。

蜱能传播的疾病:病毒(如森林脑炎、出血热);立克次体(如Q热、蜱媒斑疹热、无形体病) ;原虫(如巴贝斯虫、泰勒虫) ;螺旋体(如莱姆病) ;细菌(如野兔热)。

被蜱类咬了怎么办?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避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注意是否有发热等症状产生。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皮肤不慎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3、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防患于未然:

1、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衣长裤、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类附着;尽量穿表面光滑的衣物,这样蜱不易粘附。

2、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衣长裤、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类附着;尽量穿表面光滑的衣物,这样蜱不易粘附。

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有效成分为避蚊胺或驱蚊酯,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

晒用品时,先涂抹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有效成分为避蚊胺或驱蚊酯,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衣长裤、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类附着;尽量穿表面光滑的衣物,这样蜱不易粘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