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共医疗卫生 > 服务公开 > 健康科普

疫情之下,不忘防“蜱虫”之扰

发布时间 : 2022-03-28 来源:湖南省疾控中心 字体大小:

不给防控添乱,不聚会,勤通风,踏春去!正是春光灿烂,草长莺回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使新冠防控烽烟再起,何以解忧,唯有踏春。

踏春却面临另一种风险—蜱虫叮咬。提到蜱虫,大家很容易想起骇人听闻的“蜱虫病”。其实蜱虫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一样,是我省广泛存在的病媒生物种类,只不过大家不知道他的学名罢了。

如果把“虫”的理解定义为“昆虫”的话,蜱在分类上不属于昆虫纲,因为蜱的身体只有假头和躯体两部分,若蜱和成蜱有八条腿,这跟昆虫的六条腿有本质的区别。蜱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蜱总科,跟蜘蛛是同一个纲。蜱虫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者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蜱虫叮咬到底有多可怕?

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介绍,在虫媒传染病中,蜱传播的病原体种类最多。

蜱的运动方式为爬行,没有翅膀,不能飞行,喜吸牛、羊、鸟类的血液,偶尔也侵袭人类,但不是嗜吸人血,更不会主动往人居房里凑。

蜱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为数十米。主要靠牲畜或鸟类等宿主的活动散播。在蜱叮咬区域,可以在草地与居民区之间建立隔离带,像在火灾时建立防火带一样,清除其中的杂草树木,切断蜱向居民区传播的路径。或设置警示牌,告诫行人绕道或加强防护。

被蜱叮咬后最常见的问题是皮肤感染。因为蜱的吸血时间长,且吸血时异常专注,往往连假头一起扎进皮肤里。蜱的口器上长着倒刺,如果生拉硬拽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连假头一起折断在皮肤里,引起继发感染。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因为这样做可能让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也会刺激蜱分泌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坊间也有将油涂在叮咬的蜱上,或将正在叮咬的部位浸在水里,使蜱无法呼吸而松口的说法,这种方法似乎比酒精要更顺手些。

我省蜱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9带,这些地方一般使用农药少,因此,使用针对爬虫的广谱卫生杀虫剂,按说明书上推荐用药量用常量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即可很好地控制蜱虫密度。

动物园、流浪猫狗身上也经常能发现蜱虫。接触疫区或者这些动物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叮咬是必须的。行人在穿过蜱虫区域时,最好戴好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全副武装太热太闷,也可以将含有驱避剂的驱蚊水喷洒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不建议给两岁以下幼儿使用避蚊胺),这种驱蚊水可以在任何一家大超市买到,常用的花露水便是其中之一,大家在购买时只要注意查看商标说明上标注的农药登记证号及有效成分含量就可以了。

当我们在夏天洗澡的时候都觉得是在帮蚊子洗菜的时候,是不是要庆幸蜱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转载: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2022年3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