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共医疗卫生 > 服务公开 > 健康科普

全民营养周|食养是良医

发布时间 : 2023-05-24 来源: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字体大小:

全民营养周是全国人民的营养知识学习周、营养理念传播周、营养生活方式实践周。2023年5月15-21日(5月第三周)是第9届全民营养周,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传播主题为“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口号是“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旨在提高全民营养意识,通过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吃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行为,吃得科学、合理才能持久保持健康状态。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超50%,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改善膳食结构,控制能量摄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2022年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告诉我们,怎样“吃出健康”。

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新版膳食指南强调了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我国居民要继续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但食物的种类和重量要合理化,因为除了喂养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准则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慢性病与癌症的发病风险;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改善认知、睡眠和生活质量。因此,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同时,体重变化是判断一段时期内能量平衡与否最简便易行的指标,也是判断吃动是否平衡的指标。建议准备一个家用体重秤,经常称一下早晨空腹时的体重,注意体重变化,随时调整吃与动的平衡。

准则三:多吃蔬菜、奶类、全谷、大豆

与旧版膳食指南(2016)相比,“全谷”成为我们需要多吃的食物。全谷类与精制谷类相比,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E、B族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研究发现,全谷类有助于预防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可见,用全谷类替代精制谷类才是谷类为主正确的打开方式。

准则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目前我国居民畜肉、禽肉、鱼和蛋类的食用比例不适当,畜肉摄入过高,鱼、禽肉摄入过低。大量研究证实,鱼、畜肉、禽和鸡蛋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适量摄入有助于增进健康,但摄入比例不当,可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腌制以及深加工肉制品。

准则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饮用酒精量不超过15克。饮酒会增加肝损伤、痛风、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患病风险。WHO将酒列为Ⅰ类致癌物,因此,饮酒量越少越好。尽量远离反式脂肪,少吃饱和脂肪,每天摄入添加糖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5%,保证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近年来,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比例显著下降、在外就餐频率增高。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一日三餐,实践平衡膳食,才能享受美味与健康。居民在挑选食材时,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

准则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新冠疫情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营养关系全民健康,需要人人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合理搭配膳食,提升健康素养,人人“懂吃会吃”,面向健康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