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共医疗卫生 > 决策公开 > 政策措施与规划

天心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12-03 来源:天心区卫健局 字体大小:

天心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处长沙市主城区南部,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几何中心,有着长沙“南大门”之称,是长株潭一体化先行区。北邻开福区,南至湘潭市,东接雨花区,西濒湘江,天心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天心区湘江岸线长达32公里,是长沙“山水洲城”美丽的最佳展示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数为83.62万人

十三五”已圆满收官,壮阔“十四五”会更加辉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进地方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根据中央、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结合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天心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全区卫生事业遵循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卫生改革,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区卫生事业全面提质升级,城乡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果。

1.居民健康指标全面达标。“十三五”末,全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比2015年增长0.9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全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疾病防控成效显著。一是疾病防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严格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大力实施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创建,我区创建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10家。认真落实疾病防控政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县级甲等疾控中心称号。二是深入推进国家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三是建立卫生应急疾病防控长效机制。规范我区卫生应急各项预案与技术方案,完善各基层单位报告制度和预案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基层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保障技术人员储备,成立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卫生应急处置联合调查组,提升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完善各部门单位联防联控网络,强化信息沟通,尤其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学校聚集性疫情,疫情高发时段开展联合督导和应对处置。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早期干预职能。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做好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卫生应急知识宣传。五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020年全区共开展大小宣传活动386场,受益人数约5.15万人次,组织宣传讲座162场,受益人数约0.94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25.38万份。

3.妇幼保健优化推进。全面推行妇幼综合管理和妇幼特色开发相结合的妇幼保健模式,实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以“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实施婚检、优检、孕检及0-6岁儿童健康体检,免费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以及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并认真落实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确定区级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了分级诊疗机制,进一步健全贫困孕产妇救助机制。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儿童保健合格区,2016年启动了免费产前筛查和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18年启动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工作;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多次评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十三五”末,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和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0-6岁儿童建档率96.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2%;辖区婚检率、叶酸服用率分别为91.20%97.82%,艾滋病、梅毒、乙肝孕期检测率为100%,辖区免费产前筛查目标人群覆盖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100%100%100%,全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4.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了卫健综合监督三级体系建设,综合监督能力不断提升。开展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公共卫生监督、学校卫生、职业病卫生等各类专项检查、整顿整治65次,开展多轮监督检查,责令整改60家,取缔无证诊所8家,收缴非法行医器械、药品5箱。及时处理342起投诉举报,并对其中60家存在违法事实的监管对象立案查处。行政处罚共322起,罚没金额97余万元。严厉打击“医托”、“医闹”违法行为;加大医疗广告监测力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检查覆盖率达100%。实施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行政许可简化许可流程,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5.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稳步发展。开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即“两非”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区具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逐个进行执法检查,共查处8例典型“两非案件”(其中2015年2例、2016年2例、2017年1例、2018年1例、2019年2例),使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对全区从事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技术服务的个人进行业务培训,为群众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

6.红会献血和爱卫工作高效开展。一是红会献血网络充实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局对各街道红会献血工作合理安排,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干。五年来,天心区红十字会公益项目基金,募集到800万元爱心款,其中751万元疫情防控捐赠资金,其他用于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公益项目基金将继续扩大。落实各类救助合作项目,共有红会小天使基金、省红会人道资金、市红会友阿学雷锋项目、区红十字会公益项目救助,共计291人受益,救助金额达80万元。在2016年抗洪救灾募捐活动中,共募集26万元。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进社区、进学校约1000场,普及人数达8万人次,救护员发证600人次,CPR+AED发证500人次。对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工作进行了宣传发动,有2297位同志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有10例分别成功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创建2个省级红十字模范社区,21个市级红十字模范社区、学校,4个社区、1个学校成功申报省红会博爱家园项目。“十三五”期间,组织街道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50余次,完成21827人次的献血任务,分别采血300ml-400ml,为保障临床用血,挽救生命做出了较大贡献,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紧紧围绕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任务,大力实施卫生清洁、秩序整治、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四大行动,深入开展省、市卫生村镇、省、市文明卫生单位、病媒生物示范小区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爱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各级爱卫组织管理与协调作用,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城区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引导群众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无烟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理念,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素养。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实施按规范要求提供原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划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增长至人均7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率达80%优化电子健康档案面向个人开放服务的渠道和交互形式,稳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工作;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达42%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管理数分别3.5万、1.35万和0.25人,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8%80%9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持续上升。双向转诊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长沙三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和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等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团队129个,有效签约居民累计60万人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稳步扩大普通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8.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一是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大力支持长沙医学院附属二医院、爱尔医院总部项目群长沙普瑞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长沙星普医院、长沙明州康复医院、长沙养和医院等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在我区建设发展。长沙养和医院、长沙普瑞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长沙明州康复医院、于2019年投入使用二是基层机构阵地标准化建设。2017年完成暮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完成大托铺坡子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18年至2020年先后对暮云、南托、黑石铺、大托铺四个涉农街道12个社区(村)卫生室进行提质改造。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石铺街道和桂花坪百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省级复核,南托和黑石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社区医院”挂牌资格。三是医疗机构布局进一步完善到“十三五”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47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34。各类医疗机构总数增加了129家,注销83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942人,由2015年5181人增加276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2015年末10.06人增加到11.86人,其中医生3242护师护士4700人,公卫人员注册数96人。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4888张,由2015年末4287张增加到了60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2张。村卫生室实现一体化管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级职称比例为20.5%,本科学历人员比例为44.4%,村卫生室具有规定学历卫技人员比例为100%

9.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巩固实施。11个公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开展基本医疗的村卫生室均已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三五”期间,我区基药销售总额6065万元。及时足额下拨中央、省市区基药财政补助经费7900万元。我区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严格基本药物经费管理,严格网上采购,规范配送流程。加强培训宣传,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在全市率先建设合理用药监测平台。

10.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区将中医药工作作为便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来抓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面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切实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将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涵延伸到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和老年人保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引进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十三五”末,区内所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签订湘中医联盟协议,青园中心的中医康复理疗科为长沙市中医名科和天心区社区卫生培训基地,并合作建立“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社区远程会诊项目,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现场带教、定期坐诊的形式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中医事业,引进养天和、中辕、渔父等品牌开展中医特色服务,聘请熊继柏、张涤等顶级中医专家进驻天心坐诊、咨询、讲座。

11.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我区建立卫生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招聘、定向培养、培训、返聘等“四个一批”建设,综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市公开招聘和内部提拔中心主任、副主任;对于基层急、紧缺人员允许基层机构采取直接面试的形式进行招聘;全科医生注册165人。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与长沙市三医院合作每年定期举办慢病管理和医疗骨干班培训,选派医护人员分类分批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服务能力建立基层后备人员库,加强基层后备人员的追踪和管理,并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年底统一进行考核,完善退出准入机制。加强乡村医生培养,以南托和黑石铺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逐步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医疗卫生队伍。

12.经费投入足额保障。“十三五”期间,区财政对卫生的直接投入达11.6亿元,占到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的3.85%,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投入4175万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配套经费为人均74元的补助标准,较“十二五”末增幅111.43%;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配套经费每年50万元;中医服务配套经费每年180万元。分别投入5122万元用于暮云街道、大托街道、坡子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及提质改造。

14.强化作风建设。一是强化作风建设打造清正廉洁团队。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平台,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每年召开12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党性原则和遵守政治纪律的自觉性。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领导班子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支部生活。班子成员联点局党组30个党支部,实现党的建设全面抓牢,政府各项面上工作抓实,切实抓好对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对民办医疗机构全面指导。二是加强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重点,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考核、同推进,着力抓好7项重点任务,每年召开4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党支部每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学习,全系统3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教育。区卫健局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目标管理,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监督坚持范围。加强新闻宣传,重点挖掘推荐了一批优秀医护人员典型和一批先进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凝聚两心兴天心”活动,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扎实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和各支部书记观看警示教育片,及时通报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常态进行廉政教育,利用微信、手机短信和传统宣教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和“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健康建设和健康行动促进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将健康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同时特别强调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关系,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

2.卫生健康处于发展模式过渡转型期。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将发生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在定位上,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策略上,实现从以注重治“已病”转变为以注重治“未病”;在主体上,实现从以依靠卫生系统转变为以社会整体联动;在行动上,实现从以宣传倡导转变为以全民参与和个体行动。

3.大健康与大健康产业面临挑战。大健康的内涵是需要实现人的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健康和环境健康,大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大健康产业是庞大的民生产业。需要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培育健康管理、休闲健身、医养产业等健康服务业新业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以扩大民生经济新增长点,需要推进大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以促进经济社会与健康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4.信息化技术发展面临新常态。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健康医疗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技术标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需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信息化的挑战。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益民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医疗(医院)与远程医疗(医院)建设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5.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服务供给体系不全、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医疗服务体系之间缺乏协同性。“十三五”以来,我区已建立由大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相差甚远。其中,省财贸医院已整体搬迁出天心区,南部综合性医院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仍旧薄弱,生存压力仍偏大。我区社区卫生机构经过几个阶段标准化和提质改造建设,整体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存在设备设施不优等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面临房租、水电费用按商业用途收取、居民群众认同、业务量饱和等生存压力。

6.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技术人才激励措施及流动机制不够健全,吸引不了人才下沉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基层医生医疗风险加大,医疗收入偏低,造成人才配备不齐,人员结构不够合理,整理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受限,故而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7.卫生健康管理体制需要创新。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医疗卫生机构长效、稳定、合理的投入机制仍不够健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虽已建立并开展,但开展并未全面,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评价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湖南行动的实施意见》,以健康天心建设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健康天心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立足天心实际,紧紧围绕“健康天心”总体目标和深化“卫生强区”建设核心任务,加强改革创新。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2.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强化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

3.先行先试,创新驱动。紧紧围绕“健康天心”、“卫生强区”建设核心任务,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4.优质整合,中西并重。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5.多元参与,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6.共治共享,改善民生。激励民众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天心。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经济共享。

(三)总体目标

2025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建成健康强

(四)主要评价指标

到“十四五”末,全区卫生事业应得到长足发展,各卫生指标应竭力达到预期水平。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2025年预期达到水平规划标准

十四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

类别

评价指标

2025年预期达到水平

妇幼线

健康

状况

人均期望寿命(岁)

80.5

婴儿死亡率(

5.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2

卫 生

费 用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

20

医 疗

卫 生

资 源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4.30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6.02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7.2—7.5

每万人口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人)

1

每万人口拥有卫生监督人员(人)

1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4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医生数(人)

2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元)

100

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建立率(%

90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0

补服叶酸率(%

92

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

90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40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30

疾 病

控 制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65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6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95

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100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0.2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率(%

100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

100

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

85

妇 幼

卫 生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城市

100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0

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

95

卫 生

监 督

住宿业、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

100

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

100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及“五病”调离率(%

100

中 医

服 务

能 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率(%

100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率(%

100

中医药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

35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医疗卫生机构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按照公平、高效、可及的原则合理增加卫生资源总量,合理构建全区医疗卫生设施体系,优化医疗卫生用地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湘雅医学中心),积极与省市卫健部门对接,力争早日挂牌。努力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到202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30%左右,建设非公立一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二级及以上专科医院,实现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协调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社会办盈利性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同质化水平,基础医疗、高端医疗、医养结合等医疗机构齐头并进。

2.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不断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通过医疗质控中心,强化专业督导、培训,建立信息数据质控平台,以“督导-培训-改进-提升”指导各专业(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原则,全面完成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建设,以及医联体间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项目建设。建立以辖区公立三甲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及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

3.突出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完善以市中医院为龙头、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我区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较成熟,9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要切实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特色。加强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中医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大名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做好中医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加快社会办中医类机构发展。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长沙市天心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全科医学科室建设,在保证全科诊疗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居民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中医、康复、护理等特色科室。

2.努力促进基层基础设施改造提标。立足功能定位、着眼长远发展,使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布局,设施水平和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大托铺、坡子街、文源、黑石铺、裕南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金盆岭、新开铺、桂花坪三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办向公办转型,鼓励和引导社区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其他医疗机构转型。加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设施的填平补齐和换代升级,对具备配备条件的黑石铺、青园、城南路中心配备DR,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暮云、先锋、赤岭路、大托铺和坡子街中心设置医学影像科并添置DR设备,优化或补齐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装备、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标准化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和信息化设备配置,满足远程医疗硬件要求

3.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兴卫”战略,创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培养方式,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促进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不断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区域服务人口数总量专业人员总量、结构双达标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数按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的标准,核定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额,三年分批核编到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机制,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力争每年培养5-1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4.进一步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突出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加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建设,推行全科医师团队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做牢签约履约服务;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5、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水平。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基层机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服务,优化常见多发慢性疾病的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主体责任,推进实施并加强绩效评价。

6不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加强和规范乡村卫生管理,全面推进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按照“分级负责、严格标准、全面覆盖、公开公正”原则,继续深入推进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标准和指南,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能力建设。统筹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落实短缺药品分级储备制度,探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配送机制。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管理和规范,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时调整优化用药目录,促进合理用药,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开展临床用药综合评价,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2.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设置启动条件、评估触发实施、确定调价空间、遴选调价项目、合理调整价格、医保支付衔接、跟踪监测考核的原则要求,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部署,加大动态调整力度,与“三医”联动改革紧密衔接。

3.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争取达到80.5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以下和6‰以下。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控制在20%以内,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体系和分层分级的应急响应体系。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医疗机构发热和肠道门诊观察、预约和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强化对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实时监测。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推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的前瞻性与高效性。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疾控中心根据公共卫生监测数据实时发布事件预警,卫健行政部门据此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和范围,政府各部门根据权责范围主动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根据响应级别依法实施相应的临时强制性社会管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我区卫生应急工作整体水平。

2.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和基层防控联动工作机制。快构建医防协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信息共享联动,强化监测预警落实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强化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建设。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高度重视医院公共卫生建设,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进一步强化疾控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机联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传染病早期发现、及时报告与初步救治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基层哨点”职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建设,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构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第一道防线。层层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防控责任,建立组织高效有序的社区防控机制。加强基层医防融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增强基层公共卫生“守门人”作用。

3.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增加预防干预手段,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更加注重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认真做好急性传染病防控,如新冠肺炎的常态化防控,狠抓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继续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遏制乙肝、结核病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分别达到95%100%85%。切实加强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继续稳固血吸虫病消除达标成果消除碘缺乏危害,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持续保持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巩固消除疟疾。逐步推进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开展综合防治干预活动,进一步规范化管理,逐步控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至2025年,我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60%60%85%

4.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设施设备建设。完善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的模式,加强疾控机构对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明确疾控机构的专业核心地位。以疾控中心为枢纽,医院公共卫生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纽带,疾控中心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工作考核,切实筑牢工作网底、强化工作抓手。疾控中心重点加强疫情处置、职业卫生、环境及食品、病媒生物防制等相关装备配备,持续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5.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根据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建立基本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天心、健康天心建设内容,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6.建立完善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完善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妇幼健康服务制度,促进妇幼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妇女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加强母婴安全管理,健全协作机制和急救网络,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运作协调、指导有力、服务优质、特色突出”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全区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支撑、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和覆盖城乡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全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下降趋势,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到2025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健康管理率、0-6岁儿童建档率分别达到100%95%95%。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完善政府免费婚检保障机制,确保婚检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以“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防治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免费叶酸服用率达到92%以上。

7.升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进一步整合优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资源,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健康综合监督执法。一是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综合监督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综合监督”和“专家+监督”,加大设备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有效提升监督执法能力。不断完善综合监督网格化管理,监督覆盖实现100%。加大对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实行层级稽查和内部稽查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综合监督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整顿医疗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行医、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增强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范围、人员资质、医疗广告等进行日常监督,重点整治非法医疗美容、以养生保健为名开展非法诊疗活动以及“黑诊所”、“虚假医疗广告”、“医托”等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问题,重点开展口腔、医疗美容、母婴保健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二是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预警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率提高到99%。加强各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能力培训。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上报机制,形成快速有效的数据上报和分析。

  (五)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1.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出台有利于健康的政策,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提高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技能。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全面落实《长沙市推进“健康长沙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重点场所健康促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社区、健康家庭、无烟单位等健康场所创建活动。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继续探索完善健康传播工作模式,加强健康传播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夯实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强化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加强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和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推进健康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进农村文化礼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和职工体育工作,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每天定时免费向社会开放。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强控烟宣传教育,推进无烟环境建设。

2.进医养结合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发现、总结、推广医养结合工作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推动全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真正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和团队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培育和支持各类大中小企业,形成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集群和品牌。全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和医疗服务。通过推进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安宁疗护试点等,进一步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3.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加大推进力度,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为基础,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重点场所、薄弱环节为重点,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客运站等重点公共场所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开展健康知识科普为抓手,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卫生创建、健康细胞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提升健康天心建设。发挥卫生创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作用,积极推动卫生街道、卫生村和文明卫生单位的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基层。

4.扎实推进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工作。创新提升红会献血工作。大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创建红十字模范社区,开展各类应急救护培训、博爱送万家活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完善无偿献血资料库,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献血任务。

实施“科教兴医”战略

1.加快重点学科建设与人员培训支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组合、突出重点、增强特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卫技人员参与学历教育,根据基层需求,将学历教育与卫生紧缺型岗位人才需求相衔接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全面落实基层医务人员“三基”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

2.加强病原生物实验室建设与监管。三级医院均应当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具备独立开展检测的能力。疾控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加强实验定建设,提高检测能力。继续加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力度,切实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开展新建、改建、扩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化建设。做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风险评估。

)加快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

1.推进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依托长沙市政务云长沙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实现医疗健康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功能整合、协同应用。建设区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系统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建设居民电子健康卡系统,推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共享、数据采集与交换等应用落地。

2.加快智慧医院体系建设。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部署,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建成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实现医疗行为、药品(耗材)使用、门急诊及住院、分级诊疗、支付结算、医疗物资配送、出院随访等服务与监管智能化,促进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医院管理水平提升。按照国家要求建设互联网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加强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咨询和开处方等服务,推广“治未病”健康服务应用,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疾病康复等健康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3级水平,三级医院达到4级水平。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积极支持和完成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

3.健康服务应用体系建设。推进我区远程医疗,健全和省市级医院的数据共享、诊断、治疗;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与长沙市三医院,设置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为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推进互联网诊疗,提供远程超声、远程放射、远程心电检查、远程医疗等服务,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在全市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下,建立疫苗监控管理系统院前急救系统科研教育培训系统家庭医生服务系统;优化妇幼健康平台卫生业务监管系统等。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延伸处方、药品配送合作,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与药房配药系统互联共享,方便群众及时取药,提高利用互联网监管药品流通的能力,实现健康保健、用药指导、慢病干预、康复护理等用药健康服务。

(八)推进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

1.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积极构建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较大满足。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托育机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家庭科学养育指导到位率80%

2.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扶助关怀机制加快奖励扶助信息化建设,优化奖励对象审核、上报、更改、年审等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群体共同参与,深入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关爱“火把传递”行动,多渠道全覆盖关怀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双岗”联系人、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三个全覆盖,确保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的落实率均为100%

3.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积极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强化人口信息共享和人口监测机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持续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不断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倡导群众按政策生育、负责任生育。促进全区出生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源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卫生健康事业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和卫健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认识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把发展卫生事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本规划的各项工作,将规划的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制定阶段性目标,明确各自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集中政府行政资源,统筹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价格、经费保障和药品购销等有关工作,充分发挥卫生领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的新格局。

(二)推进法治建设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法治建设工作,把医疗卫生机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卫生健康系统普法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强化全民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加强正面宣传加强对重大卫生政策、重大战略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大力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卫生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引导医务人员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习先进模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卫生健康宣传平台建设,继续办好官网官微,加强卫生健康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大力宣传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树立卫生队伍的良好形象,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化解医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尊重、信任、支持全科医生的良好舆论环境,为卫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健康传播活动。

(四)做好人才保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训教育机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研项目合作、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咨询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符合规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中医传承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等医学急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力度。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医学急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稳步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稳步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实施规划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科学分解规划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的内容包括:综合目标实现程度;各项具体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情况;研究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规划。在规划监督评估反馈中,要发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天心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12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