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金融安全建设专栏 > 典型案例

以年息18%至36%为饵,非吸1.3378亿元

发布时间 : 2021-03-15 来源: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微信公众号 字体大小:

编造投资项目,以年息18%至36%为诱饵,向1801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378亿元,最终资金链断裂,978名客户本金7343万元未能兑付……这是一起典型的第三方理财非法集资案例,最终公司实控人因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

2003年7月,宜昌天银投资有限公司开始吸纳客户投资及借款,再将客户投资、借款用于对外投资或借款,赚取差价。该公司通过编造各种高额回报投资项目,以年息18%至36%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378亿元。

轻易到手的巨额财富,让公司法人代表曾平迷失。他拿着客户的钱疯狂挥霍,还迷上了赌博。仅2007年,他就在赌场和股市中损失1000多万。为了翻本,他不断挪用客户的钱去赌博,窟窿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崩盘。

本案参与人多达1801人,多是花甲老人。案发后,天银公司尚欠978名客户存款本金7343万元未兑付。此时,天银公司账上仅余3.8万余元,警方从曾平处仅查获财物100万余元,参与人的经济损失难以追回。

2016年4月19日,曾平因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提示

该案具有典型的非法集资特征:

一是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投资及借款为名,编造虚假项目,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业务;

二是承诺高额回报,该公司承诺年息18%至36%,相当于天上掉馅饼,但实际是陷阱;

三是面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吸收资金。非法集资在初期及时兑付,以获得信任,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不计风险加入其中,最终资金链断裂,参与人损失惨重。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拒绝高利诱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非法集资所承诺的回报往往大大高于正常投资渠道的回报,千万不要被其高额回报引诱和蒙蔽。在签订投资理财合同前要多听家人及专业人士的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