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教育局 > 智慧教育 > 义务教育 > 教育督导

强化监测结果应用,助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 : 2024-02-26 来源:天心区教育局 字体大小:

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应用质量监测结果,是实现质量监测诊、咨、督、促、导的多重功能,充分发挥质量监测“体检仪”和“指挥棒”的关键。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坚持先行先试,通过多层级联动、多维度探究、多举措改革,着力构建“教、研、训”三位一体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模式,切实将监测结果转化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推动力、行动力。

一、坚持多层级联动,凝聚结果应用共识

一是党委、政府聚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领导体制,将监测结果应用试点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府督导监督考核力度,实行党政领导督政督学、“代表委员”特邀督学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加强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宣传和引导,推动各部门重视监测结果,积极、主动应用监测结果。

二是教育行政蓄力。建强区域、学校、学科组三级评价专业队伍,组建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三类人员研究共同体,同时广泛吸收专业机构、督导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校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每年12月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监测结果应用专项督导,力求在监测结果的解读、分析、应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学校主动发力。把握学校是监测结果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原则,建立区教研员蹲点联系学校制度,指导各学校结合质量监测结果,全面分析自身发展现状,在评价团队的支持下开展基于监测数据的再调研、再分析,找到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形成整改方案,推进结果应用。

二、坚持多维度探究,构建结果应用体系

一是数据分析驱动。采用基础性描述分析、横向性差异分析、纵向性增值分析、关联性归因分析等多种方法,分区、校、学科组三级进行监测结果报告解读。组织团队深入研读分析,从报告中梳理并提取关键信息,使学校明确短板数据与国家标准的“差值”。同时,追踪年度数据比对,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问题、隐性问题和苗头问题,聚焦自主改进方向与行动目标。

二是制度清单推动。建立质量监测结果“三专”(专业解读、专题研讨、专项整改)工作制度,研制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清单,推进实施结果应用“二三四”策略(即区、校两级共同推动,从课程、课堂、课题三个维度联动发力,开展学生素养挑战赛、学科节活动、教研特色展示会、学生核心素养测评等四项学习活动),形成“精准诊断、靶向改进、成效督导”结果应用闭环。

三是课题研究带动。探索建立“教、研、训”三位一体行动模式,以教育研究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质量监测发现的教学实践“问题”整合提炼为教研的“课题”,再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培训的“主题”,引导教师从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促进专业成长,为监测结果有效应用提供强力支持。

三、坚持多举措改革,提升结果应用能力

一是推进数字化应用改革。设立区域质量监测中心,立足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和核心素养构建监测体系。加强数字化应用,探索网络阅卷双评办法,提升监测数据的信度和维度。探索构建“诊断—改进—再诊断”闭环改进机制,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诊断改进行动,实现监测结果应用常态化。全面推进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研究,推广实施三种模态的数字化教学,为课堂提效减负。

二是推进创新型课程改革。出台《天心区新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方案(2022-2025)》,成立“三问导学”具身学习联盟(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知道什么、发现什么、解决什么”三个导向型问题,递进完成“浅表学习、深层学习、迁移学习”三个阶段,强化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办课程创新实施研训,以“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为线索,实行项目化管理,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到区域层面,形成经验和资源。全区现有7个课程改革基地学校、14个课程改革基地创建学校。

三是推进常态化“双减”改革。结合质量监测结果,持续强化“五育并举”意识,持续巩固“双减”改革成果。积极探索“主题式、项目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微问题、微课题、规划课题“三题递进”课题研究,用课题成果推动课堂教改与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2024年2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