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破题“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打造好三张“文化名片”,以实现新突破新跨越为目标,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具体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抓项目赋能,彰显文旅“新度”
1.落地文旅项目。成立文旅体专业招商委员会,组建天心文旅集团,全力助推“夜游天心阁”“西文庙坪首开区”“油脂厂工业遗存项目”的提质改造,强势推出玛雅之城、常胜数字光影艺术馆、地道长沙民艺馆、“翻山越岭”茶颜主题书店、揽天心数智湖湘主题馆等文旅新场景;竭力促成了西安猎户文旅中国英雄梦工厂项目、要客荟长沙中心项目、碧湘楚巷项目等在旅发大会上签约;加速推进天心区全民健身中心、丁家垅体育公园、古道巷活态博物馆群、西文庙坪A片区、玛雅未来城、兴马洲汉字魔方小岛、开放大学共建图书馆、功夫动漫中华文化主题乐园等项目落地落实;加强与驻京、驻深等各级招商办以及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中旅联等机构平台的对接。天心文旅项目不断在拓宽招商思路,强化招商实效。
2.突出品牌创培。一是创建文旅品牌。积极挖掘文旅资源,推出了绿心谷、时见露营基地、艾特里农趣谷、Changsha City 51区营地等一批农文旅品牌,推荐绿心谷申报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指导时见露营基地申报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营地,助力新消费十佳文旅品牌的申报,为辖区文旅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全力开展天心阁旅游休闲街区申报及创建,力保2024年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5年创建国家级街区,力争天心阁(西文庙坪)创建湖南省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二是培育自有品牌。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立足“网红”“长红”“常红”进阶式发展,以文旅促消,用文化托底,鼓励和引导火宫殿、杨裕兴、德茂隆、新华楼等“老字号”品牌企业升级,指导蚂蚁星球、顺凯传媒等流量运营商,以短视频和直播方式,“引爆”新消费话题,促使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双提升”。
3.创新融合发展。一是以节会促消费。今年重点承办长沙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前期上下协调对接,在挖掘长沙历史文化和长沙文旅形象方面,着重推动文旅产业建设、文旅资源招商推介及天心全域环境提质等工作,最终敲定观摩项目、开幕式及文旅产业发展推进会3大主体活动;为呈现最好的视觉效果,密切与央视执行团队合作,多次打磨确定艺术装置建设、开幕式政务环节、演出节目等内容,开幕式以“快乐长沙、阁下天心”为主题,“还看长沙”为主线,设置“还看千年”“还看苍茫”“还看今朝”三个重点演艺篇章,为旅发大会的开展推送一波热潮;为充分深挖、梳理、展示长沙“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全力打造天心阁光影公园、油脂厂工业遗址和西文庙坪民宿观摩项目,以项目打造充分体现传统景区提质与闲置资源的有效盘活,进一步提升长沙文旅品牌效应,为国庆黄金周营造出强大声势。据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天心区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市前列,旅发大会三大观摩项目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直接拉动文旅投资106.63亿元,仅天心阁景区运行以来,直接带动全市文旅消费3.27亿元;此外,联合相关部门举办“见山水 见长沙”主题时装周、“2024年天心区畅游天心美丽乡村节会”、“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武汉长沙双城会及“子美寻梦记”等活动。通过各类节会活动,天心区旅游知名度提升、城市风貌焕新、文旅消费活力十足。二是深推文旅热点。积极打造网红门店、网红打卡点,指导海信广场、王府井百货、云玺潮汇等综合体商场推出主题打卡地标,吸引游客和社交媒体用户打卡;结合旅发大会、2024湘江马拉松赛·长沙站第三届长株潭融城半程马拉松、大型演唱会等,推出专题宣传报道,同步利用互联网、小红书、公众号等充分发酵文旅“热”消费“兴”。1-9月天心区旅游总收入187.02亿元,同比增长17.90%,旅游总人数1643.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51%,多组数据勾勒出天心假日经济活力新图景。
(二)坚持抓基础保障,彰显服务“温度”
1.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一是补阵地短板。2024年新改建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5个,建设群众身边的室外运动场5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个、国球进社区(公园)10个,投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100处,修缮提升青山祠老文化馆,持续帮扶特殊群体免费享受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服务工作,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不断完善,推进民生实事各项建设工作高效完成。二是精心开展惠民活动。全年举办惠民演出43场、非遗培训128场、阅读活动300余场、文化公益培训600场次,持续第四年举办“阅动力·护地球”生态文学阅读分享会、常态化举办“青苗计划——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品红色经典 学百年党史”、“生命探索之旅—动物科普课堂”等特色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其中天心区阳光艺术团打造的原创舞蹈《安·如意》入围省级决赛。
2.广泛推动全民健身。一方面,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引进并举办高端热门赛事,擦亮长株潭融城半程马拉松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等大型赛事品牌,持续举办“金融杯”篮球赛、“天心杯”足球邀请赛等自有品牌赛事,协助办好长沙马拉松、湖南省城市定向赛、2024CFA中国之队·长沙国际足球邀请赛、“习武强国”大型公益武术展示、湖南省第三届“县超”足球邀请赛、2024长沙横渡湘江畅游、第28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以高水平、高质量体育赛事集聚人气、增强活力;另一方面,提升体育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创模工作;不断夯实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做好体育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名;做好暑期免费开放和免费培训,本年度累计服务中小学生约35000人次。
3.不断加强文保传承。一是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探寻文化肌理,在天心范围内形成清晰的历史文脉、学脉、商脉体系,做精做实天心历史文化资源库,编纂历史文脉书籍;传承红色文化。全力支持第一师范旧址修缮与提质工程、贾谊故居二期工程、简牍博物馆提质工程等,着力将第一师范、李富春故居打造成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串联太平老街、李富春故居、天心阁、城南书院、第一师范、西文庙坪牌坊这一兼具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路线,助力我省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的高质量发展,扩大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二是做好文物安全保护。制定天心区文物安全季节性消防检查方案,定期开展文物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宣传,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守牢文物安全底线;主动请缨配合省文物局完成湖南省公告公示牌设计及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工作;有力处理苏州会馆、白龙庙、孚家巷12号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泉嘶井91号民居产权回收、何绍基纪念馆公共用地容积率利用,配合赵福王墓、天心阁公园、楚善堂修缮;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三普文物复核率已达到100%,提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是擦亮天心非遗品牌。积极完成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举办“长沙非遗 有点乐市”非遗传承活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等,通过有机结合和空间利用,提升非遗传统产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抓市场监管,彰显安全“强度”
1.开展专项整治。一是深化文旅体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无证歌厅整治,联合市文化执法局、文旅体安专委成员单位及街道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0余次,对前期群众投诉较多隐患较大的场所予以取缔,现场扣押点歌设备,关停12家问题隐患较大的场所,督导8家完成转向经营。二是开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由区领导带队对全区61家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开展联合夜查,排查及整改问题隐患274处,责令35家场所限期整改,关停问题场所9家。三是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攻坚行动。分片区开展消防安全问题隐患地毯式摸排,完成对全区219家所辖场所的全面摸排,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200余处,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并完成销号,实现所辖场所安全问题隐患动态清零。四是开展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制定歌舞游艺娱乐行业、酒吧行业、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剧本娱乐行业、高危险性体育运动经营场所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工作指引,对新办营业执照的36家场所开展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五是开展城市运行安全常态隐患查整行动。实时录入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信息并整改销号17条,市级城市运行隐患平台销号58条,区级效能隐患平台销号8条,及时整改上级与同级交办的涉本行业安全隐患12起101处,实现所辖场所安全问题隐患动态清零。
2.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检查督导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利剑护蕾”、扫黄打非等相关工作,加强文旅体场所安全检查,针对经营场所消防设施、应急标识是否合规、消防通道是否堵塞、消防演练不经常等问题进行详细检查。今年来,共检查督导230余次、场所800余家次,处理交办函、核查函25起,并通过下达整改安全隐患的提示函等形式,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销号,有效推动了文化娱乐场所督导整治工作。二是优化大型营业性演出监管,共举办10场大型演出活动,切实统筹有关力量做好演出备案及监管,培育新型演艺业态。三是加强节假日文旅市场服务保障,成立了天心区假日旅游工作小组,完善文旅体行业应急预案和假日旅游专项工作方案,督促场所开展节前应急演练,组织执法检查人员对重点旅游景区和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督导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压实各方责任,实时监控文旅市场秩序。
3.搭建高效便民服务桥梁。有效改善行政审批流程,优化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加强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等平台管理,扎实运行举报处理机制,积极办理市民热线12345举报,确保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共完成网吧、KTV、营业性演出、高危体育场馆和新闻出版的行政许可195件,接收办结群众举报502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促进融合发展。一是持续释放旅发大会放大效应,擦亮“人心悦处是天心”地域IP和“阁下天心”城市品牌,助推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科技+旅游”新项目,开发一批“天点心意”场景化体验产品;二是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鼓励在景区开展文艺性演出,打造“白天看景 晚上看戏”文旅商融合品牌,丰富游客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与央视、卫视等主流媒体及抖音、小红书、微信、快手等新兴媒体合作,加强城市旅游整体品牌宣传;三是拓展文旅消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度挖掘“老味”、创造“新味”、培育“潮味”,持续上新文旅新项目、新业态,推动文旅消费不断扩容升级,把文旅流量变成更多消费增量。
2.坚持项目引领。强化政府引导力,加大对文旅、文科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培养旅游和科技人才,重视文旅招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参与、企业配合、内外并举”的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新格局。
3.强化资源串联。针对不同消费人群设计旅游线路,串联文旅体消费场景和体验场景,串珠成链,形成全龄友好型文旅发展格局。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强化历史街区、老旧小区、工业遗址、城市公园、南部乡村的整体环境提升,通过艺术化提质、新业态引进、新媒体传播等方式,打造更多出新出彩的打卡场景,不断增强天心全域文旅资源的供给质量,持续擦亮天心“都市文化和城市休闲旅游名片”。
4.坚持服务导向。继续深入推进乡村图书馆、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文旅融合示范点、室外运动场等文体阵地建设与提升;继续开展大型赛事活动、高雅艺术演出、惠民志愿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等,从群众文化共建、文体活动共办、文旅服务共享等方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打造文旅体品牌。
5.活化文保传承。做精做实天心历史文化资源库,以新文创点亮贾谊故居、天心阁、湖南第一师范、城南书院、何绍基墓等全国知名文化景点与遗址,深入挖掘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开展天心区文物建筑保护现状评估;活化利用非遗展厅,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新潜力,打造响亮的文旅新名片;高质量推进实地调查工作,在开展四普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认定、登记,逐级验收并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成赵汝愚墓修缮设计。
6.繁荣规范市场。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压实企业负责人主体责任,依托文旅体安全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加强监管,建立社会监督奖励机制;开展文化旅游体育市场大整治,持续推进打非治违,确保行业市场安全稳定。二是促进行业繁荣。帮助辖区文化娱乐企业开展宣传,创新开展文娱市场消费体验活动,提振文娱市场消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