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项目签约清零,天心区先锋街道再次刷新征拆速度
街道组织召开征地拆迁动员大会。
多部门组织开展协商会,积极梳理问题。
拆迁指挥部化解居民疑问。
党员干部上户做居民思想工作。
攻坚小组上户丈量、收集资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025年7月31日讯,7月26日,随着最后一户拆迁户落笔签约,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观音港路(大托路-新锋路)项目集体土地征拆签约圆满收官。
7月21日,项目正式启动预签约,街道、村组干部全员上阵,发扬“白+黑”“5+2”的攻坚精神,连续作战,仅用6天时间高效攻克了25户、99人的合法私房预签约清零任务,比原定时间节点提前5天完成任务,又一次刷新了征拆工作“先锋速度”。
为确保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3月,先锋街道提前召开征地拆迁动员大会,创新构建了“1+1+N”立体攻坚体系。
“1个指挥部统筹全局,1个攻坚小组直插一线,N名干部包户到人。”项目指挥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刘秉玺介绍,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五指成拳”,即街道党工委、拆迁指挥部、攻坚小组、包户干部紧密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街道党工委定期督导调度;拆迁指挥部组成临时党支部带队冲锋在前,主动化解群众矛盾;攻坚小组和包户村干部白天深入每家每户,面对面交流政策,晚上梳理问题、研究对策。
“拆迁补偿款怎么算?”“‘阳光资金’取消了怎么办?”为打消居民的疑虑,街道拆迁指挥部采取“公开透明+精准施策+集中会审”的方式破局。
首先是政策穿透,聚焦补偿标准、安置房选址,向上争取政策空间,向下逐户发放征拆政策手册,让每户居民都明明白白、心中有数;其次是承诺稳心,创新签署“兜底承诺书”,确保先签户不吃亏,让拆迁村民吃下“定心丸”;最后是精准破题,集中会审解决非农住房保障、新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等复杂问题。
征拆工作的难点往往在做好群众工作。在观音港路项目中,处处体现着“服务为民”的温度。
新路村党委副书记彭再至今还记得一个细节:征迁项目中的高龄老党员主动做起周边邻居的思想工作,带动5户邻居签约,引导大家主动腾退厂房、提前搬迁。
“做群众工作,除了要党员带头干,关键是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彭再说,“只有真心为民,群众才会真心支持。”
街道拆迁办主任梁敬波被大家称为征拆一线的“老大哥”,不仅因为他经验丰富,更因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征拆攻坚关键时期,耐着高温带病坚持在一线。违章建筑认定、红线范围确定、“阳光资金”政策解释等,每一个卡点问题,他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在这场攻坚战中,党建引领的作用贯穿始终,成为项目快速推进的核心动力。
为此,街道实施了“党员先想、党员先行、党员先议”的党员“三先”行动。党员、“三长”们冲锋在前,深入拆迁村民家中,争当政策宣传的“排头兵”、矛盾化解的“调解员”、项目推进的“助力者”。通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现场答疑,让拆迁户充分了解征拆政策和片区发展前景,赢得了大家的广泛支持和信任。
“过去征拆工作常常陷入‘拉锯战’,但本次项目中,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真正打了一个漂亮的‘闪电战’。”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威总结,观音港路项目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实现了被征拆户的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25户拆迁户全部提前签约,无一户上访投诉,群众满意度100%。
作为天心区南部“三横二纵”交通路网规划体系的省市重点工程,观音港路建成后将为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提供有力支撑,并与奥体大道共同构成片区主干道网络,大大提升南部融城片区交通承载力。同时,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带动商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