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天心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11-25 来源: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字体大小:

天心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目  录

一、“十三五”期间天心区教育发展情况

1.规模与结构

2.基础与优势

3.机遇与挑战

二、“十四五”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

2.坚持优先发展原则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4.坚持依法治教原则

5.坚持立德树人原则

6.坚持促进公平原则

三、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主要目标

(二)各阶段教育发展目标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4.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5.支持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

6.推进继续教育全面深入发展

(三)重点任务

1.全面推进学校建设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4.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5.全面加强“智慧学区”建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工作领导

2.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3.优化教育法制环境

4.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5.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天心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改善供给体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期。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与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天心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目标,依据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天心区教育发展情况

(一)规模与结构

2020年,全区共有直属学校56所,其中中学6所(初中5所、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48所。另有行业子校3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65500人,其中高中1663人、初中15299人、小学48538人。全区直属学校较2015年增加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数较2015年增加14547人。

全区有公办及民办注册幼儿园147所,其中直属幼儿园 27所、企事业单位幼儿园 8所、民办幼儿园112所,入园幼儿32671人。幼儿园数较2015年增加39所,在园幼儿数较2015年增加17047人。

全区有区属教师4006人,其中在职教师2368人,离退休教师 1638人。在职教师数较2015年增加469人。

全区有区属民办小学1所,学生1324人。民办教育培训学校123所,辖区高等、中职院校20所,其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高校、中职院校13所,市属中职院校6所。

(二)基础与优势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投入总量62.2亿元,其中学校建设投入25亿元,设备采购投入3.2亿元,教育支出占全区财政支出的20.36%。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到幼儿园800元、小学800元、中学1000元,为市级最高标准。强化特殊群体入学保障,为26万余人次免除学杂费,确保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帮扶,为15368名学生发放资助967.53万余元。适龄三类残少儿童入学率98.5%,较2015年增长6.5个百分点。

办学条件整体优化。实施学校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学校、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39个,维修改造项目16个。具体为:完成9所学校(青雅丽发、青园梓枫、长郡天心实验、长郡外国语、仰天湖桂花坪、仰天湖新路、实验小学、青园友谊、雅礼书院)新建,9所学校(明德启南、红卫小学、铜铺街小学、仰天湖金峰、雅礼外国语、南塘小学、梨塘小学、八局小学、黑石小学)改扩建,和21所幼儿园(幼幼和城、曙光、新兴路、白沙万科紫台、湘江雅颂居、中海凯旋城、湘府世纪一期(文旅厅一幼)、幼幼集团北辰二期、天鸿天府、大唐印象、幼幼英才、克拉美丽二期、金桂小区、福天藏郡、卢浮原著、幼幼披塘、长城水郡、中建、白沙乾城、南湖花园、保利)新建、改扩建,完成16个维修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暮云片区学校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暮云片区10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提质改造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新增学校4所,新增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37540个,有力保障了学位需求,“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0%,居全市领先水平。

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一体两翼”(以课程、实践、心育为一体,以项目化管理和综合评价为两翼)行动德育。重视课程管理和教学常规调研,区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教学质量逐步提升,2020年全区中考合格率96.2%,超全市平均水平。高考一、二本上线率51.5%,刷新高考历史成绩,在全市同类型学校中排名前列。“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艺术、科技、体育、劳动项目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科技创新申请国家专利7项,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区现有国家级特色学校43所、省市级特色学校52个,外国语特色学校2所,市级以上艺体、科技类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39个。率先实施《天心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建设市未来学校示范校1所,区智慧校园试点项目20所,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建为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区。

队伍素质有力提升。大力推进湖南省师德师风重点联系区建设,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优秀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机制等。“十三五”期间通过名优教师选聘、公费师范生选拔、公开招聘等,引进专业人才668人,其中连续三年定向为暮云、南托地区招聘在编教师190人、编外合同制教师(含8万和同工同酬)150人,缓解了乡村学校师资缺编和结构性矛盾。在全省率先开展异地跟岗培训,在全市建立首个“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立市、区名师工作室27个,培养认定市、区级骨干教师958人、卓越教师130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比例达教师总数的45.9%。

教育品牌有力彰显。探索委托管理、捆绑发展、对口支援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先后与雅礼、长郡、明德中学、长沙市一中合作办学,全区合作办学学校达11所。重视发挥青园、仰天湖小学、幼幼幼儿园、白沙幼儿园等区域教育品牌优势,成立4个教育集团,培育集团校(园)31个,占比达全区学校总数的40%。区属优质学校、幼儿园联点大托、暮云、南托片区学校、幼儿园,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创造教育品牌,实施“教育创新工程”。全区中小学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1679项,申请国家专利7项,在全市名列前茅。注重艺体特色培育,2018年天心区被评为省校园足球试点区,2020年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2020年,天心区率先申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并顺利通过市级复核。

教育环境和谐稳定。区委、区政府坚持实行定期议教制度、区领导对口联系学校制度、督学责任区制度和各街道义务教育发展责任制度,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县级领导全员参与、部门街道积极履职”的教育工作格局。落实了机关干部联点工作制度,实行了教育检查准入制度,健全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通过责任强化与落实,调动了全区各方力量支持教育发展,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2019年,评为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区。

(三)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天心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瞄准新坐标、 抢抓新机遇、把握新优势,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同时,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和国际化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更强烈、空间更广阔、保障更有力,教育优先意识日益突出,教育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随着天心南城的快速发展,辖区内常居人口持续增长,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同时,区域之间以文化氛围、市民素质、人文环境为主的“软实力”竞争日益凸现,区域综合竞争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期间,天心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学前教育学位不足,未能实现全覆盖;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新兴学科教师紧缺,学前教育教师严重不足,教育家办学的氛围尚未形成;城乡之间、中小学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自身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购房入城等人员随迁子女的剧增,导致城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都将成为教育“十四五”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十四五”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的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天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区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5.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6.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

——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有效建立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教育引领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适应市民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

(二)各阶段教育发展目标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以配套小区幼儿园建设为主的建设机制,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移交工作,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经费。加强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按照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开发配套、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城市扩容提质同步进行,巩固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果。加强资源共建共享,继续推行品牌学校带动、名校带动战略,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分布更加均衡。加大区域合作交流,建立和开展跨区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与教育发展水平先进地区开展多方位交流合作,提高天心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区域办学活力。到202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为零,初中学业水平一次性合格率达95%以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99%以上。

3.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进一步激发区域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活力。优化雅礼书院中学的办学环境,加快推进雅礼书院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雅礼书院中学立足和发挥创造教育及体艺教育特色,加强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研究,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分层教学及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和教学改革实验,创建省级特色高中。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到2025年,全区高中学业水平一次性合格率达98%。

4.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建立区政府领导下的各相关部门、街道共同参与的民办培训学校综合治理管理机制,建立办学许可联合审批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各部门、街道对民办培训学校综合治理、清理整顿非法办学等方面的责任。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民办学校办学治校中的作用。完善民办教育的评估、考核、奖补等机制,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交流和指导,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机构。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有序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构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体系、扶持体系和监管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培育一批办学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声誉良好的特色民办学校。

5.支持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发展。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做好区属中学的普职分流工作,积极向市属职业学校(院校)输送优秀生源。充分发挥辖区内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功能,鼓励和支持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其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就业和创业培训,并为优秀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

6.推进继续教育全面深入发展。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整合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有所教、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继续教育推进机制,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完善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快学习型城区、学习型校园建设,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壮大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各街道社区学校特色打造,将社区教育辐射到其他教育培训中。推进社区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创建一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三)重点任务

1.全面推进学校建设

科学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重点解决学位供给不足片区入学矛盾,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1所(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石碑中学、雅礼融城学校、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仰天湖实验学校、许兴小学、湘府英才益清校区、南湖小学、荷塘小学、仰天湖赤岭小学、新开小学、南郊小学、高云小学、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月塘小学、云塘西路小学、新天小学、北塘小学、新路二小、碧湘街小学),总投资约32亿元,新增初中学位7800个,新增小学学位24030个,满足学生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需求。

加快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通过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移交、闲置校舍改建等形式,新(改、扩)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12所(翡丽郡幼儿园、大托幼儿园、电力科技园幼儿园、印江雅居幼儿园、恒泰芙蓉悦府幼儿园、天悦和苑幼儿园、石人幼儿园、佛奥康桥幼儿园、紫樾香山幼儿园、钰和城幼儿园、新里程铂景湾幼儿园、橘郡幼儿园),总投资约2.6亿元,新增幼儿学位3330个,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德育为先,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推进“一体两翼”行动德育,抓实文明校园“六个好”建设,以“项目化管理”和“综合评价”为抓手,依托微课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等手段,探寻德育“三全育人”新方法、新途径,在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礼仪教育方面形成区域德育课程品牌。继续打造“知行合一”辅导员队伍培养、“天心少年”队校、“天心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品牌,使区域少先队工作成为全省示范。

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强化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丰富课程内容。继续推进“体艺2+1项目”实施,推行智慧体育工程,开展“跳短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促进学生每天校外锻炼一小时。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培训机制,每年争创2-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园),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利用仰天湖桂花坪小学、怡雅中学的游泳优势,创建全国青少年游泳基地。保持区域田径项目的优势,创建省级青少年田径基地。合理规划艺术社团布局,保持管乐、合唱特色项目,力争戏剧朗诵项目的发展。继续加强学校美术项目基地校的建设,挖掘校园美术项目基地的文化内涵,并不断拓展外延,形成各学校鲜明的“软名片”。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创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校园、家庭、社会环境。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心理辅导室建设、课题研究以及医校结合等重点工作,构建预防、预警、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系统,为每名师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动态掌握师生心理状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加强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建一批心理健康示范校。

强化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和学分制度。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建立区域性劳动教育基地,培育一批示范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实验学校。

3.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落实《长沙市天心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行动计划》,执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和考核结果应用,坚决实施师德师风违纪一票否决。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在区域内实行教师、校长流动制度,足额配优各类专任教师,尽力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和延续性。进一步加大教育人才的引进力度,改进人才引进办法,充实提升校长、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缓解全区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临聘人员的选聘、培训、考评和管理工作,落实相应待遇。强化激励措施,建立和完善《长沙市天心区公办学校备案制教职工考核细则》《区属学校编外合同制教职工管理办法》《编外合同制教师奖励性绩效发放方案》等,让科学的制度和优化的管理留住更多热爱教育岗位的教师。完善优秀教育人才的发展序列,继续创新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搭建多层级的发展平台,着力增强中坚力量,重点打造领军人物。

重视骨干队伍培养。继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考核和管理,健全骨干教师引领、辐射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参与教育教学创新,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扶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构建教育家成长的培养支持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推广学校管理干部的公开选拔招聘制度,严格按岗位需要配备管理干部。依法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度,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联合师范院校和其他有关高校,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构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培养支持体系。实施教育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业务精深、创新进取的学校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学历提升培训。尊重和保障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学术进修与交流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校际合作,实现教师优质资源共享。继续深入实施学历提升工程,至2025年,幼儿园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8%,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0%;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保持100%,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0%。

4.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改进教师教育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改革学生评价。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学生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德育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学业质量评价模式,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强化体育评价,利用信息技术适时监测学生体育运动状况并智能形成个性化的体质健康报告,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改进美育评价,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发挥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巩固改革试点成果。继续巩固天心区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成果,加强教研成果提炼,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提炼。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理论支持。强化教育科学研究为学校、为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专业引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继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成果的评选和交流活动。科学总结、积极推广教育改革发展经验。

5.全面加强“智慧学区”建设

加强“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升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教学生活设施装备,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装备配置水平。加快实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验仪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校信息化“三通工程”基础条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教育城域网的总出口带宽。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信息终端,使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以3P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20所智慧校园,培育一批“未来学校”和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推进长沙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具有天心特色、可推广复制的智慧教育“天心模式”,以智慧科技驱动学校内涵建设,驱动未来教育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工作领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探索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党建+”模式,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发展,增强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进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

2.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各种防范演练,保障全区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全体师生的安全。

3.优化教育法制环境。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完善区人大检查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工作机制,充分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保障教育顺利发展。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4.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三个增长”。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5.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完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


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2021年11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