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长沙市天心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 2023-01-24 来源:天心区发改局 字体大小: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全区深入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紧紧围绕“狠抓落实年”主题,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一)奋力强省会,发展优势持续巩固。2022年,全区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发展优势不断巩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是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坚持系统谋划和重点推进,围绕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十二大专项行动和经济工作“十大行动”,全力稳增长、优结构、抓落实,全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52名,较去年上升8个位次。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1:30.9:69,全力推进省级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创建行动,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4.2%;引进平安养老险湖南分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机构,金融业税收占比达36.5%;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集聚6大数据中心,“天、空、地”一体化大数据产业格局全面构建。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增长。积极对接战略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南部融城片区发展概念规划加速推进,大托—解放垸完成城市设计,新一轮“三区三线”划定天心城镇开发边界,增加城市建设46.4平方公里,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加快布局建设。围绕招大引强,奥谱天成湖南公司等一批区域性总部项目落户天心,成功引进三类500强企业9家、10亿元项目4个、百万税源企业109家。聚焦重点楼宇培育,亿元楼宇达22栋。加大创新主体培育,率先全市建设科技创新智慧服务平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60家,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落地,出台《天心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全面梳理区本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推动政策资金直达企业。深化拓展“一日一制一景三中心”营商模式,大力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做深做细联企服务和企业问题诉求解决;举办金融保险、上市后备企业、开放型经济等“区长企业接待日”专场活动;高质量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336项政务服务事项取消申请材料复印件,网上可办率100%;持续推进长株潭“跨域通办”,实现158个事项异地办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五一信用示范商圈,今年以来,净增市场主体1.8万户,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全国第40位、连续两年全省首位。

(二)着力扩内需,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22年,全区全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内需空间不断拓展。一是项目攻坚扎实有效。狠抓征地拆迁、项目建设、闲置资源盘活、土地出让、楼宇去化、招商引资、开发销售、资源争取“八个一批”项目攻坚,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建设,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新韶山南路、暮坪湘江特大桥、石碑中学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加速推进,牛角塘城改一期等23个征拆项目扫尾清零。湖南机床厂、长沙机床厂、古道巷等地块成功出让,闲置多年的太和广场等项目成功盘活,盘活闲置楼宇11万平方米,争取中央、省市各级各类专项资金近20亿元。二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加快创建湘府国际消费中心、文化创意中心、长株潭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组建长株潭新消费联盟,成立新消费产业发展服务运营公司,设立专项新消费产业基金,出台促进新消费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大力推动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持续释放网红天心活力,太平街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组织开展“三湘潮涌、消汇天心”五一消费节、第三届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峰会和首届中国城市新消费峰会等各类消费活动50余场次;策划推出“天心微旅行”线路,首发乡村生态旅游年卡长株潭采摘护照,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9%,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2.7%。三是区域协同加快推进。重点围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产业创新、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加速推进。国家医学中心湘雅医院新院区启动建设,“一核三圈”产业规划助推长株潭大健康产业发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长沙奥体中心高标准推进,暮坪湘江特大桥、圭白路东延线、暮云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南部融城片区路网不断完善。“以文促融向未来”“0731”长株潭城市形象创意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辐射影响三地;举办“点亮万家灯火”线上招聘、启动长株潭新消费新经济文化创业产业人才训练营、成立三区教育督导联盟,区域联动纵深推进;签订文旅产业区域合作协议、成立长株潭三地“商会联盟”,助推产业合作共赢。

(三)致力提品质,城市功能全面提升。2022年,全区坚持“四精五有”标准,提档升级建管品质,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基础配套日趋完善。加快完善城区路网,建成融城路西延线、圭白路等一批道路,雀园路截污工程、白沙路北侧街区微改造等一批配套项目顺利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丽江路4号涵洞实现交通开放,天心大道完成更名;优化公交线路5条,新开通“村村通”线路1条,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0.5公里。稳步推进“630攻坚”,完成万家丽路、湘江大道电力埋管项目,启动恒盛佳苑等10个小区电力“专改公”改造;新改建停车场37座,新增停车泊位14828个,新改建公厕38座。二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利剑”“净土”“禁噪”行动,深入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道路车辆等专项整治,全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8%。持续深化河长制,国家、省、市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全力守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完成融城公园、莲华村等5个项目生态修复治理,成功创建兴隆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加快街角花园建设,积极创建“人民满意公园”,新增绿化面积20公顷。三是城区建管提质升级。大力开展市容环境全域提升达标“十大行动”,完成“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137条,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建成垃圾分类厢房75个,完成177处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改造小型堵点39处。铺排八大片区千亿级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征拆腾地1685亩;提质改造老旧小区157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屋96栋,加装小区电梯199台,建设体量、投资总量均创历年新高。湘江南路照明设施改造实现竣工验收,加快推进了芙蓉南路东侧污水管网改造、南湖港排水提标改造、圭白路泵站、小西门坡子街管网修复、贺龙体育广场周边楼宇亮化等一批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精美长沙”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提速八大专项行动,出台乡村振兴项目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5个。

(四)全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和谐繁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强化就业优先,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20余场,城镇新增就业14486人;健全完善就业帮扶,拨付就业创业服务与培训补贴资金3060.86万元,惠及9248人次。完成青园许兴小学等15个项目建设,新增学位10600个,成功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18连涨”,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深化“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举办爱心天心慈善大会,募集善款4200余万元;加快保障房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78套。二是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全面完成14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功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000人。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基层惠民演出32场,开展非遗培训主题活动30场,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近8万人次。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创建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5个,新改建室外运动场20个,投放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60处,打造基层文旅融合示范点2个,乡村图书馆(室)4个。夯实法治社会基层基础,赤岭路芙蓉南路社区成功创评第十批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三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效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的底线。坚决落实自建房、高层建筑、仓储物流安全整治要求,大力开展省级安全发展工作示范区创建,全力实施安全提质“十大工程”、安全生产检查“百日攻坚”,今年以来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持续抓好保供稳价,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强化重点环节监管,保障重点食品安全,完成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和14个街道民生快检室建设。建立劳动监察多元化调节处置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全面总结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疫情长期存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多重影响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产业转型、能动转换、投资稳定、消费提振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仍然较多;三是教育、医疗、基础配套等公共服务领域仍存在短板,与人民群众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初步安排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纵深推进“强省会”战略,自信自强、勇毅前行,全力建设“智慧天心、融城核心”。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推进,强化创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发展活力。一是进一步厚植产业基础。加快省级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创建,大力促进服务业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巩固提升商贸文旅、现代金融产业优势,推动建设五一商圈为千亿级国际大都市商圈,积极培育湘府消费中心,重点打造新开铺商圈,不断壮大长株潭商圈;发挥湘江金融外滩产业集聚效应,以平安财富中心、湖南银行总部大楼等高端楼宇为载体,吸引更多优质金融机构入驻。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全力建好天心数谷,推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全面运营,新增规模以上数字相关企业14家。聚焦新经济、新业态,加快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持续繁荣网红经济、夜间经济。二是进一步做优产业平台。积极对接战略规划,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动南部片区规划优化调整,高标准规划解放垸—大托片区,加快牛角塘片区腾地,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五好”园区建设,大力推动天心经开区向千亿级园区迈进,聚焦重点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做大做强地理信息产业园、文化广告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总部基地云谷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园区亩均效益。依托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医药、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高效益发展区属国有企业,筑牢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三是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坚持“一日一制一景三中心”天心营商模式,进一步抓提升、优服务,深入推行企业服务专员、“楼长制”等帮代办服务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2%。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继续扩展“跨省通办”事项和合作地区,推进更多事项“极简快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继续落实好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强化片区、楼宇等载体联动,聚焦重点区域、产业方向,力争招引投资过10亿元项目9个、“三类500强”项目12个、年税收过百万企业 130家以上。全面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完成楼宇去化面积12万平方米,税收过亿元楼宇达27栋;加大企业培育,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四上”企业125家、上市后备企业20家以上。加快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人才集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500亿元。

(二)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注重有效投资增长,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确保经济循环畅通。一是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八个一批”项目攻坚,2023年全区计划铺排重大项目192个(不含预备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86.16亿元。全力做好“五个十大”项目建设保障,围绕开工、竣工、达产等关键节点,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确保有效投资增长。紧盯各级政策资金投向,强化项目包装策划,聚焦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项目储备。加快闲置资源盘活和土地出让,推动长沙医学院等9宗闲置土地启动建设。二是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建设长沙国际消费中心核心承载区,持续办好主题消费节会,推动特色商圈、街区做大做强,积极打造一批新消费集聚区。培育消费新动能,支持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围绕古道巷、西文庙坪等项目载体,加大新消费品牌招引,培育一批新消费品牌和新消费示范企业,打造“1+N”个新消费产业孵化基地和示范场景。大力推动生活服务性消费扩容,不断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发展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消费新增长点;提升社区消费,加快便利店、农贸市场等配套建设。三是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全力抢抓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省、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五年行动计划,在“五化”建设上率先突破,深化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产业创新、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推出一批重点事项、办好一批重要活动。聚焦长株潭融城示范片区规划,推动绿心三区优化调整,大力推动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中心、国创中心(湖南)建设,加快推进暮坪湘江特大桥、新韶山南路、暮云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体化标志性工程。

(三)加快功能升级,全面提升城市魅力。坚持“五区”建设标准,持续改善城区空间环境,着力建设精美城区。一是加快重点片区发展。统筹推进三大片区征拆,全面建设三大片区,加快推动下碧湘街、新开铺、黑石铺、九峰、麻园塘、先锋等片区城市更新(旧城改建),做好炮校西片区、披塘片区、牛角塘片区等14个片区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完成棚户区改造600户。不断提升湘江天心岸线景观风貌,提质升级坡子街、太平街等特色街巷,推动西文庙坪项目招商,打造全国一流的历史文化街区。加快闲置土地资源释放优化,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建设新开铺路经济轴。加快南部融城片区建设,出台南部片区概念规划,启动解放垸—大托片区控规编制,对接做好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规划设计,大力推动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设。二是提升城区功能品质。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大力推进东四线、广场东路等道路建设,对接做好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建成书香路人行天桥。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危房改造,改造老旧小区61个、农安小区13个。加快推动中意水厂供水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区居民小区户表改造,实施好市政道路提质、窨井整治、站厕新改建等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治理一批连通岳塘区的农村断头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1.5公里。加快“智慧天心”建设,建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继续打好碧水、净土、静音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狠抓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销号,完成暮云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湿地及港子河河滨缓冲带修复;加强交通、建筑施工等领域噪声污染防治。深化市容环境全域提升达标“十大行动”,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提质,建设一批街角花园,新增绿化面积15公顷。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统筹治理,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推动农村户厕动态清零,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严格绿心地区项目准入,加快绿心生态修复,提高绿心整体生态品质。

(四)夯实保障体系,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全力稳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兜底社会保障服务,着力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天心佳苑等安置房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持续打造“爱心天心”民生品牌,探索建立群众身边“一站式”救助帮扶服务站。深化邵阳县、龙山洛塔乡对口帮扶。二是全面增强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完成石碑中学、长郡文庙坪小学等9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17000个,学前教育公办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持续开展主题文化惠民活动,做精做实天心历史文化资源库,实施贾谊故居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室外运动场、社区(乡村)图书馆、基层文旅融合示范点等文体阵地建设,确保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保持100%。加快全龄友好型城区建设,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创新智慧养老新模式三是全力统筹安全发展。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智慧应急能力建设,高效运营区应急指挥中心和“五级联动”系统,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发生。扎实抓好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民生快检室建设。深化“平安天心”建设,强化社会治理,进一步健全“五社联动”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长沙市天心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