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长沙市天心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发布时间 : 2024-01-17 来源:天心区发改局 字体大小:

长沙市天心区202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24116日在长沙市天心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 英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下面我就天心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进行报告,请予审查和批准,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区坚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紧紧围绕“五个三”总体战略,全力打好“发展六仗”,经济持续恢复、整体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23年,全区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质量效益同步跃升。一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经济工作“十大行动”,全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全国百强区第51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1:30.9:69;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金融业税收占比达32%;数字经济驱动力不断增强,规模超500亿元。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夯实。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大托解放垸、天心大道中心轴等4个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大数据、大健康等重点产业规划升级。积极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湖南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长沙)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水电智能远程运维研发中心等一批研发项目投产运营,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四上”单位13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89家。着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个、百万税源企业107家。致力楼宇培育,引进各类楼宇企业384家,全区亿元楼宇达26栋。三是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强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出台金融产业、数字经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等12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推动惠企政策资金直达企业。创新推进“五链”融合模式,打造天心营商环境“首善之区”4.0版本,持续升级“区长企业接待日”、区领导联系走访服务企业制度,大力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企业问题解决率达99.57%。推进“五一信用示范商圈”创新升级,率先实现“无证明城市”落地见效,29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率先全省打造“1+4”智慧政务热线平台,成功入选“政务服务十大改革品牌”,创新推出“天心红”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净增市场主体2万余户,投资竞争力全国百强区第38位,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二)聚焦扩大内需,发展动能持续释放。2023年,全区坚持提质增效,以项目强支撑、以消费增动力、以协同促长株潭一体化,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一是项目攻坚跑出“加速度”。继续狠抓“八个一批”项目攻坚,192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0亿元;天心数谷一期建成运营,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实现竣工,牛角塘城改一期等37宗征拆项目清零,完成碧湘街地块(二期)等19宗地块出让,完成楼宇去化14.2万平方米。全力以赴争资争项,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3亿元,一般债券2.77亿元。二是消费市场呈现“好势头”。加快推动消费复苏,举办促消费主题活动50余场,理想、宝马等一线品牌顺利入驻;深挖文旅热点助推文旅消费升级,推出“漫步天心”旅游路线,旅游总收入、游客数分别增长65%61%。积极塑造新消费天心名片,制定新消费品牌影响力评价国家级标准,创新推出“小翅科技”服务新消费人力资源市场,新消费活力进一步激发。举办“住天心、最开心”房产博览会,房地产销量全市领先。三是区域协同迈出“新步伐”。市、区南部融城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形成上下联动“一盘棋”格局。优化半小时通勤圈,天心大道城市化改造、暮云大道等主要干道先后建成通车;新韶山路、暮坪湘江特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城大健康产业规划、长株潭商圈国家医学中心规划助推长株潭产业发展。成功举办长株潭融城半程马拉松赛、长株潭消费节等系列活动,“绿心法庭”筑牢长株潭生态司法保护屏障,跨区合作不断深入。

(三)聚焦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赋能提效。2023年,全区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基础配套完善,城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一是城区配套日趋完善。东四线、中福路等7条“断头路”“瓶颈路”通车,新建人行天桥3座。巩固提质支路街巷27条,新改建雨污管网46公里,提质窨井2872座;新建停车场23个,新增停车泊位13000个;新改建站厕10座、环卫工作间23座;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条,新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二是城区品质全面升级。深化环境治理攻坚战,完成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销号62项。全面落实“大气五条”,优良率达90.1%;严格落实“六控十严禁”,大力开展禁烧限放、扬尘污染、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莲华村扁塘等10个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0个、绿色完整社区4个;加快兴马洲生态修复与品质提升。加快林荫路、口袋公园、最美公园提质改造,新增绿地15公顷。三是城区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整治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1万余个,拆除违法建筑4.38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招牌3958平方米。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质改造老旧小区61个、农安小区14个,完成182处危旧房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252台。建成全省首个区县级数据中枢,“四横四纵”网格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基层治理新路子,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四)聚焦民生实事,共享发展全面增进。2023年,全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社会保障持续扩面。全力稳就业,组织各类招聘会22场,新增城镇就业144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打造“新消费就业驿站”,率先建成长沙新消费零工市场。完成师大附中双语幸福小学、中雅培粹学校新校区等8所学校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项目49个,新增学位17820个。继续推进全民参保,全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深入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打造“爱心天心”救助帮扶“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放各类保障金6000余万元。加快推进天悦8-3号地、融发·菁英汇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保租房1544套。二是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15个,新增家庭医生签约3万人。新改建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5个、室外运动场9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5个,投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136处,建设乡村图书馆(室)4个;举办惠民演出、非遗培训、全民阅读等公益活动1000余场。夯实法治社会基层基础,全年开展普法活动860余场,惠及10万余人。三是发展大局持续稳定。持续深化安全提质“十大工程”,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抓实五一商圈平安建设,实现商圈管委会实体化运行,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率先全省设立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服务中心(站),加快“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形成“一站式平台多元化调解制度”创新调解模式,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全面总结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来看,后疫情时代下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未达预期,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二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多重压力下,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等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亟待进一步破解;三是民生领域短板尚需进一步补齐,就业、医疗等领域供给与群众期待仍存在差距。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初步安排

2024年是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继续深入实施“五个三”总体战略,深入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力建设“智慧天心、融城核心”,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天心智慧和力量。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加快重点产业提质。紧盯大金融、大数据、大健康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夯实壮大湘江金融外滩、天心数谷、国家医学中心等平台载体,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依托平安财富中心、汇景环球中心等高端楼宇,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总部集聚,探索数字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抓好湖南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长沙)、中电互联网等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首开式签约项目落地见效,数字产业规模力争突破600亿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实现大健康产业营收过亿元企业10家,全力构建“一核三圈”大健康产业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加快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家。二是加快重点载体建设。聚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岳麓山实验室林大林科院片区,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在数字经济、大健康等领域打造“长板”。聚焦主特产业,着力推动大数据等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发挥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软件产业园、文化广告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专业优势,以平台融合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园区资源资产盘活,“一企一策”分批分类推进“腾笼换鸟”,实现税收、产值“两增长”。三是加快产业生态培育。积极抢抓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机遇,加快创新人才、资源、平台集聚,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辖区企业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致力将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高新技术企业达520家。围绕“五链”融合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推进更多事项“极简快办”,全力推动“五一信用示范商圈”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天心红”人才工程,发挥机甲大师对抗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等全国性大赛优势,打造“以赛引才引智”平台。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二)着力补短板,持续扩大各类有效需求。全力推动双循环构建,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稳住有效投资,释放消费供给,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八个一批”项目攻坚和经济工作“十大行动”,2024年全区共铺排重大项目242个,年度计划投资506.19亿元。围绕国家、省、市重大规划布局,在重点片区、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抢抓财政政策机遇,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社会事业等重点支持领域,科学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资金项目储备。抓好民间投资相关政策落实,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闲置楼宇盘活和土地出让,完成闲置楼宇去化13万平方米。二是持续推动消费升级。着力挖掘消费潜力,聚焦汽车、住房等领域持续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以商贸文旅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推动消费升级,办好长沙旅游发展大会、天心阁公园建园100周年、第二届新消费峰会等重点节会活动。繁荣发展新消费,充分发挥天鑫优服、长株潭新消费联盟等平台优势,做优做实长沙新消费研究院,继续加强新消费示范企业、新消费品牌引育。全面打造太平街等湖湘文化特色街区,积极推进天心阁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全力推动五一商圈向千亿级地标性国际化商圈迈进,着力扩大湘府消费中心影响力,大力提升长株潭商圈辐射力。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创新产业链、基金、平台招商等方式,招引投资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三类500强”项目12个以上、培育年税收过百万企业138家以上。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上市后备企业20家以上。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新增亿元楼宇3栋以上。加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扶纾困,狠抓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三)着力提品质,全面统筹宜居城区建设。全力推动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布局,加快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区品质和温度。一是提升城区承载功能。高标准打造南部融城片区,精心谋划解放垸大托、国家医学中心、长沙奥体新城起步区建设;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全力抓好新韶山路、湘江南路景观道、清风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加快推动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线工程;持续推进电网“630攻坚”,加快新村110千伏等3个变电站建设。稳步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旧城改建),完成新开铺片区首开区征收,持续推进黑石铺片区、九峰片区项目,启动桂花坪片区、原省化肥厂宿舍棚改、长沙锌厂周边棚改等项目手续办理,加快推进猴子石南片区1、猴子石南片区2、披塘片区16个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推动天悦13号地块、湖南机床厂周边零星地块等24宗地块出让。二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区品质提升,加快南二环、万家丽路、友谊路(芙蓉路天心大道)等道路提质改造,改造老旧小区43个,新改建站厕7座、环卫工作间45座,力争运营停车泊位突破1000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8.5公里。持续巩固市容环境整治成果,建成城市综合治理系统,加快“智慧公园”打造,新增绿地15公顷。持续开展美丽村庄清洁行动,做好动态改厕、垃圾分类减量、堆场清理等重点工作。坚决打好防污治污主动战,持续推进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奋力有效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争创省级和美湘村示范村1个,建设一批同心美丽乡村、水美湘村、美丽示范庭院。三是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持续推动绿心总规调优和绿心保护条例修订,做好解放垸大托片区、长沙奥体新城片区控规编制,牛角塘起步区和暮云东、西片控规优化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加快推进新韶山路、湘江大道等重点道路建设,打通一批区域“断头路”“瓶颈路”,促推长株潭一体化再提速。持续深化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跨域通办事项清单;严格依规做好绿心项目准入,高标准开展绿心治理,全力巩固绿心生态修复成果。

(四)着力优保障,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全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品牌,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探索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筹集保障性住房1120套。稳步推进社保扩面,以“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为总揽,统筹“政府社会”“救助帮扶”,进一步健全救助帮扶体系。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擦亮教育强区名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中雅培粹未央等8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4710个。加快天心文体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区文化馆老馆改造,大力推动社区(乡村)图书馆等文体阵地建设提升,持续开展高雅艺术演出、惠民志愿服务、全民健身等惠民活动。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高质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启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现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超90%。三是筑牢安全发展屏障。高效搭建智慧应急平台,全力推进五一商圈平安建设,持续加强自建房专项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安全提质“十大工程”,全面筑牢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堤坝,创建省安全发展工作示范区。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构建“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纠纷不成讼”的平安天心大格局。持续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擘画新蓝图,续写新华章!2024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心奋楫笃行!

名词解释:

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即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方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在建设宜居幸福城市方面、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方面、在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走在前、作示范。

五个三”总体战略:即推进长株潭融城先行区、城市风貌特色区、生态宜居示范区“三区建设”,提升长沙窗口形象代言、省府核心综合服务、长株潭都市圈引领“三大功能”,深耕金融、数字、健康“三大产业”,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营商环境“三个高地”,筑牢风险防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三大基础”。

发展六仗:即经济增长主动仗、科技创新攻坚仗、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安全生产翻身仗、重点民生保障仗。

经济工作“十大行动”:即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创建行动,财源建设及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全省营商环境“首善之区”打造行动,招商引资及新消费提升行动,智慧天心建设行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建筑业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行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天心数谷”建设行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三类500强:即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

五链”融合: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融合。

项目建设“八个一批”:即项目征拆一批、项目建设一批、闲置资源盘活一批、土地出让一批、楼宇去化一批、招商引资一批、开发销售一批、资源争取一批。

三高四新:即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四上”企业:即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的统称。

天心红”人才工程:即聚焦天心发展需要,系统推出访院士、聚谋士、引博士、崇名士、汇贤士系列举措,着力打造高品质全链条人才生态圈。

安全提质“十大工程”:即以防范四类事故为重点的事故防范提升工程、以重大风险隐患整治为重点的隐患治理提升工程、以安全宣教联播为重点的安全意识提升工程、以“打非治违”为重点的执法能力提升工程、以安全生产一码通为重点的科技兴安工程、以应急志愿服务为重点的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以工贸行业为重点的企业本质安全提升工程、以高层建筑隐患整治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提升工程、以整治道路盲点为重点的交通安全提升工程、以工程整治为重点的房屋安全提升工程。

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41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