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环境保护 > 生态建设和修复治理

四大亮点!看长沙天心区如何保护市民的“大水缸”

发布时间 : 2023-01-29 来源: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天心分局 字体大小:

湘江北去,过昭山奔长沙,最初流向的是最南端“天心”。

湘江天心段全长28.87公里,全域均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涵盖五个自来水厂,日供水量占全市的60%以上,保护湘江就是保护长沙市民的“大水缸”。

守护母亲河,既是责任,更是使命。根据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天心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天心区所有国省市断面考核100%达标,所有国省控断面在稳定Ⅱ类水质的基础上,10月份橘子洲国控断面、11月份猴子石省控断面更是达到了Ⅰ类水标准,保证了天心区作为全市饮用水水源上游的水质安全,在“国省控断面2022年城市水质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方面天心区获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那么,天心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探索了哪些经验?有哪些亮点呢?

亮点一:从分散防治转向统筹防治,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面对水污染治理存在的管辖交叉、职能不明的现实问题,天心区创新推出了三大制度,即水污染防治部门联席制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流域综合治理联合巡查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双双月绩效考核制度,全方位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且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对各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因素。同时坚持统筹规划先行,出台了《长沙市天心区2022-2025水环境改善工作方案》《天心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排水问题的整改方案》,就辖区水污染防治重点指明开展方向。天心区也始终呼吁市民与政府一起共同保卫湘江,定期组织河长制专题培训、民间河长及志愿者巡河护河活动、“世界水日”专题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切实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全区治水格局。

亮点二:从表层治理转向深度治理,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天心区的水污染防治已从对河道表面的一次性治理转向包含管网建设、片区改造、排口整治的深度治水。为解决天心暮云片区管网及污水收集不完善问题,2018年以来,完成了南部片区34条道路雨污分流管网提质建设与105处雨、污错接点整改,并同步推进周边单位和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并网,不仅成功消除了南托港黑臭,也为辖区达到Ⅲ类水的长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片区改造方面,天心区结合新开铺、黑石铺、解放垸片区提质改造计划,着力解决因京广铁路制约导致管网无法覆盖的难题,稳步推进建成区管网全覆盖。在入河排口监管整治方面,完成了全区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摸底,建立了入河排口责任清单;针对需整改的33个问题排口,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根据每个排口不同情况,制定具备针对性的“一口一策”,科学统筹推进排口专项整治工作。

亮点三: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天心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改变被动应对水环境问题发生局面,强化源头防治水污染和保护生态。开展“十年禁渔”专项整治行动与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完成“智慧渔政”建设,推动禁渔工作网格化、智慧化、信息化,高强度组织联合执法,形成有效震慑;制定《湘江天心段保洁应急处置方案》,设置6支湘江沿线应急队伍,用以应对河道突发情况;全面做好蓝藻防范,针对分析出的重点涵闸泵站淤积严重、前池容积率低、前池水质较差等问题,定期自查自纠,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减少汛期污水入江。2022年在持续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下,湘江天心段实现了无蓝藻水华问题发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亮点四:从流域治理转向生态修复,最终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

港子河为湘江支流,曾是一条“臭水沟”。自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天心区交办港子河黑臭水体治理信访件后,天心区投入资金3亿,经过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截污纳管、河道清淤、中水补水等综合治理后,港子河已实现从“黑臭水”到市民生态休闲场所的全面升级。为进一步提升港子河水质,天心区克服了绿心用地审批的客观困难,成功申报中央生态修复项目资金1800万,用于实施暮云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湿地及港子河河滨缓冲带修复项目,计划将暮云厂部分尾水引入湿地进行生态自净,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港子河生态扩容,届时曾经的“臭水沟”将真正成为绿心地区的美丽幸福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