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天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11-30 来源:天心区人社局 字体大小:

一、“十三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近年来,区人社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北提南进、服务引领、民生造福”战略,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定不移稳就业,落实政策强保障,千方百计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多项工作在全国、省市产生较大影响。主动与国家、省、市人社部门衔接,促成了人力资源产业园晋升为国家级产业园;帮扶的创业典型王少华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作为全省唯一的区县代表在全省仲裁员培训上作典型发言,被授予“全国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先进组织单位”;区人社局先后获得长沙市党建工作示范点、长沙市示范化“五化”党支部、长沙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天心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夯基础强帮扶,提升就业创业水平

近年来,区人社局围绕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搭建各类供需平台,全区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每年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周、就业服务进高校等各类专场招聘会30余场,组织“压路机操作员” 、“月子护理员”、“乡村创业创新训练营”等各类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社会就业,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新华社湖南频道、湖南都市频道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推进创新创业,完善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举办“创新创翼”大赛、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就业创业交流沙龙等,以创业带动更多就业。同时,强化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坡子街街道八角亭社区)1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15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60个。

(二)坚持抓宣传优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重宣传。围绕人社政策法规,举办社保知识进社区、人社系统“大走访、大宣传” 、“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等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二是优服务提效能。按照“一门式”服务要求,将社保政务大厅搬迁至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公,并根据业务实际进行了流程再造,深化了“放管服”改革,推行“五制”“四公开”“三亮明”,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全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9万、13.5万和14.3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15连调”,达到每人每月208元,率先突破了20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1530元/月。三是抓落实。严格执行费率过渡政策和全省统一费率政策,园区试点企业全年降低社保费用780万元,全区其他参保单位全年降低社保费用1.44亿元。认真落实长沙市援企稳岗13条和阶段性社保减免和缓缴政策,预计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约9亿元。

(三)坚持筑网络重调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方面,严格劳动监察。狠抓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一单四制”(任务清单、督办制、通报制、联席会议制、定期调度制),集中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联点承包街道、项目的工作机制,区政府领导坐镇指挥,调度各区直住建等相关部门,动态排查在建项目59家,核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9家,顺利迎接国务院稳就业和农民工服务工作大督察。另一方面,规范调解仲裁。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坚持庭前沟通、庭中协商、庭后调解和“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工作经验《服务为民、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新常态》被“学习强国”转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四个一”成就,受到了国家人社部领导的肯定,即全省第一批示范仲裁院、全省第一推广公开庭审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全省第一推广公益律师帮扶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桂花坪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示范调解中心。

(四)坚持优结构激活力,提升人事人才服务

公开公平引进人才,2016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14人,选调公务员15人,区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9人,招聘教师984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雇员40人;指导、监督80余家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合同制人员500余人。配优配强干部队伍,近两年引进了一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推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联合出台了《编外合同制人员管理办法》,营造了鼓励竞争的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认真落实“3635人才计划”“长沙人才新政22条”,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4528.08万元,留学归国人员租房和生活补贴293.3万元,职业技能晋级奖励173万元。推荐1名人才获长沙C类人才绿卡的企业成功申报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1家企业加入区知识联谊会,辖区29名人才获得长沙市高层次人才绿卡。

(五)坚持抓作风强素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组织学习党的政治理论,邀请党校教授专题辅导,观看教育视频,参加党建基地,落实党政一把手讲党课,围绕“十九大知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主题,积极参加区内知识竞赛,举办局内知识比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注重党员管理。严格实施季度、年度党员积分管理考核,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活动,锤炼党员党性。结合党日主题活动,组织党员赴陈树湘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引导党员牢记党员身份。三是强化行风建设。组织系统技能练兵比武活动,营造人人学政策、钻业务、练技能、强服务的良好氛围。深入牛角塘村和浏阳富溪村8户结对户家庭走访慰问,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督促全局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作风纪律,确保了全局风清气正。

二、“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提供了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人社事业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认可,推进人社事业的社会环境良好。涉及人社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人社事业群众基础雄厚。

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区域性、行业性集中风险不容忽视;社会保障体系在增强公平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待加强,征缴扩面空间缩小,基金平衡安全运行压力增大;影响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因素增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人才总量和总体水平与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事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三、“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湖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全区人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

——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在稳定社会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做大做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期末,全区人才总量目标为2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2万,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万。全区95%以上的人力资源学历达到大专以上。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招考制度更加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制度在企业得到全面实施。三方协调、部门联动的劳动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更加健全,劳资双方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能力建设取得进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率不断提高,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成覆盖城乡、标准统一、内外协同、方便快捷的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三)发展举措

1.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应对失业风险,努力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强化就业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就业考核工作体系,把就业成效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律责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推进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促进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创业导师服务机制。积极组织各类创业大赛、创业峰会、创业创新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等助推活动。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实行困难毕业生“一对一”援助机制。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借助中国长沙人力资源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与省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发展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建立培训职业规划师队伍,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新领域。

——强化职业培训。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社会培训资源的整合指导,大力推进社会化办班、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培训。积极落实鼓励企业培训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微创业、电商创业等新模式创业培训上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与新业态相适应的创业培训体系。

2.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持续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源头管理和精确管理,为全民参保提供基础支持。鼓励积极参保,持续参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承接好工伤保险下放工作,有序推进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落实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进一步落实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健全并严格实施社保基金预决算制度,不断提高社保基金的科学管理水平。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内控制度的各项规定,健全制度,实现对社保基金征收、管理、支付和运营的全程监管。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强化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监督检查。完善基金监督信息系统,健全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巩固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治化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创新仲裁办案方式,优化仲裁办案程序。健全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推动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作用,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责任和拖欠清偿责任,依法严惩拖欠工资违法行为,改进建设领域工资支付方式,发挥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作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等组织的作用,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事管理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制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的具体办法;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完善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绩效与能力挂钩的工资体系。落实军转安置政策,拓宽安置渠道,妥善安置人员。

5.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发现、吸引、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逐步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科学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人服务平台,推进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

——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实施人才投入优先发展政策,加大人才创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拥有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建设现代化的高端人才市场网络。完善青年人才的培引进和使用政策,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实施支柱产业人才开发支持政策,重点支持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6.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整合经办服务资源,合理配备经办管理服务人员。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动态梳理发布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以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人事人才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管理等为重点,规范公共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科学确定各项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标准。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推广“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积极配合全市加快与省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等业务专网平台对接融合,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拓展提升“天心人社”移动平台等服务事项,推动实现业务网上办理、移动办理。深化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加快第三代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发行应用。推进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支持扩大秒办、不见面办理事项。推进人社大数据开发应用,深化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改革,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实现待遇资格认证业务自动办理。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入口统一、业务协同、柜员经办、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一体化管理和统筹协调机制,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税务、工商、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机构间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实现政策制度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部门协同一体化,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在全省范围内稳步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实施工作。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业务经办能力,进一步理顺经办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队伍建设,统筹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练兵比武”、评比表彰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加强劳动关系工作队伍建设,根据办案需要充实增加仲裁员、调解员,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专业化建设。

长沙市天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1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